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IT资讯 >> eBay寄望中国市场卷土重来

eBay寄望中国市场卷土重来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坚持收费

  “我相信,商家不会排斥多一个更好的营销渠道。”对于跟阿里巴巴们的正面竞争,李新源如此回应。

  事实上,2007年初,eBay转手将易趣交付TOM在线合资运营时,eBay中国就已经开始低调运营,并与eBay全球跨国交易平台实现对接,为中国卖家提供跨国零售的电子商务服务。

  “以前我们的跨国业务和本土业务都在易趣同一个平台运营,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并不成功。”上述eBay中国高管表示,相当多的国内用户看来,eBay易趣只是本土化的C2C平台,其跨国交易的优势并未充分体现。

  此次重来,eBay希望将专注本土C2C交易的TOM易趣和跨国交易平台eBay中国分开运营,“实现两条腿走路”。

  李新源表示,eBay中国跨国交易平台运营的第一年,即2007年已经实现全面盈利,“2008年第二季度至今,eBay中国跨国交易业务总成交额和收入同比增长达近三位数”。

  易观国际电子商务行业分析师曹飞认为,eBay中国首年度成交额暴增,可能与其基数较小有关。对其中国的注册用户数和具体交易数额,eBay方面则拒绝向记者透露。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事实上,跨国在线零售业务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处境——“相比本土C2C,由于交易成本较高,跨国交易远不及本土活跃。而与跨国B2B相比,零售消费者的购买力又远不及企业实体”。

  6月4日,记者采访了多位eBay卖家,许多人表示相比其他电子商务网站,eBay在国内的推广力度不够。

  一位在深圳从事电脑配件销售的卖家安先生向记者反映,尽管eBay号称是全球最大的跨国交易平台,但注册半年来,他主要收到的还是国内买家的询价。另一位在东莞从事服装生意的卖家则认为,由于语言和交流上的障碍,对于中小卖家来说,缺少专门的外贸部门,因此从事跨国交易颇受阻力。

  曹飞认为,中国的跨国B2C或C2C市场其实很有限。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暗示,这也是阿里巴巴、淘宝迟迟不开展专门跨国在线零售业务的原因。

  目前,在跨国在线交易平台的资源上,有着十年积累的eBay优势明显。截至目前,eBay已在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站点,超过8390万活跃用户通过eBay全球在线平台交易。相比之下,阿里巴巴截至2007年底,全球注册用户仅过2700万,而阿里巴巴的海外站点建设,也尚在起步阶段。

  此外,有别于阿里巴巴主要实行的线下交易模式,eBay利用其全球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线上交易。

  “由于eBay能实现完全的线上交易,因而能够对每一笔跨国线上交易做到实时监控。”曹飞认为,这有利于网站建立良好的在线信誉体系和给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市场供求信息。

  在中国用户最为关注的收费政策上,eBay方面明确告诉记者,eBay中国将纳入其全球的费收体系,并无“特别对待”。记者获悉,其收费主要集中于三块:商铺租赁费用、在线交易手续费和广告推介费用,其中的交易费用为eBay收入的主要来源。

  然而,当年正是在eBay易趣坚持其全球收费政策下,才被后来者淘宝依靠免费政策,逐渐吞噬其原有市场。而此前不久,苦撑多年的易趣也终于挂起了免费招牌。

  “此番eBay中国仍然坚持其全球的收费政策,这无论是对中国用户,还是eBay中国都将又是一个考验。”曹飞说。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