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IT资讯 >> 龙骑天际:骑在广告上

龙骑天际:骑在广告上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正当人们惊叹于新媒体的无孔不入时,在上海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广告载体。这是由龙骑天际国际传媒(下文称:龙骑)打造的自行车媒体——通过免费租赁系统,公司将车租给个人,并在自行车体上投放广告,从而获得收入。

  在车身广告的基础上,龙骑又延伸出另三种媒体形式,即停车棚广告、车框DM和诚信卡载体广告。

  公司总裁贺丰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底,龙骑营业额达几千万人民币。在龙骑创立之前,贺丰苦思冥想新的广告媒体形式,最后他想到自行车。相较于公交车,自行车的数量大得多,活动范围也更广泛。在贺丰看来,公交广告的观众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自行车租赁者既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主动传播者。

  从去年下半年起,龙骑进行了两轮私募融资,从原先的滚动式发展进入了全国性的铺点。眼下,除了上海运营总部和山东研发基地外,公司在北京、江苏、河南、陕西、天津等地建立了全资子公司,今年底预计将其覆盖到20个城市。

  专利保护点:准入的门槛

  龙骑成立于2006年4月,不过,早在2002年时,贺丰等8人就开始了项目研发。

  龙骑的研发集中在开发自行车广告位,在车框、车把手,以及前后轮的挡板上都出现了广告位,此外,每辆车都装上了GPS全球定位系统。

  装了这种GPS定位系统后,车上任何一个部件被拆卸,单车都无法行驶;车辆如果被借走不还或者失窃,管理部门也能凭借GPS很快找到车的下落。这种定制的自行车成本在800元/辆,目前已向市场投放67000多辆。与此同时,龙骑保持1万辆自行车的库存水平,以备客户广告订单之需。

  换言之,龙骑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在购买单车上投入6160万元,同时,这种自行车采用三年折旧的方式,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这实在是一笔不低的投入。

  “公司现在正处于渠道建设期,因此会大规模地生产,此外,GPS采用的是另一种折旧方式,一辆车实际上可以使用5到6年。”贺丰表示,尽管钱花得厉害,但公司吸引了两轮风险投资,“至少年内的资金投入不会出现紧张”,明年则可能启动再融资的计划。

  “为了避免别的企业跟风,我们在这种车上市之前已经做了相当完整的专利保护。”贺丰告诉记者,“这主要包括媒体的表现形式,如平面、声光、电子、影像等,媒体的表现位置,以及媒体的表现形状。”他表示,龙骑至今已申请了30多项专利。

  如果别的企业也想进入,那么很容易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后者只能做部分尝试,“比如自行车铃铛上的广告”,而这对于龙骑来说“影响甚微”。贺丰拿微软做了类比。

  强势整合产业链

  有了特制自行车后,在早期资金较匮乏的时候,龙骑选择了加盟代理的商业模式,将渠道扩张出去。据介绍,全国已有不下50家加盟代理商。

  加盟商获得许可经营权后,可以自己投入硬件,以龙骑的成本价买它的设备。“不过,由于前期的设备投入比较大,我们更倾向于龙骑来投,由加盟商来经营维护”。在维护网点的同时,加盟商获得了30%的广告经营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有1万辆车,那么7000辆车的广告由龙骑经营,加盟商则经营3000辆,收益就从这3000辆车的广告收入中获得。“实际上,龙骑和加盟商之间的分成方法是多元的,二三线城市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比较复杂。”

  如今,在进行了两轮私募后,资金充裕的龙骑则思考着把加盟点逐渐回购回来,进行统一管理。

  而统一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目前,公司在江苏设立了培训基地,第一期计划培训46名员工,内容包括网点的选址、渠道的覆盖、客户的选择等常规的业务管理。

  目前,龙骑已在7个省会城市留下了车痕,今年底则预计覆盖到20个。

  拥有了足够的渠道资源和用户资源后,龙骑便思索着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

  贺丰的想法很简单,在一个地区推广了免费租车业务后,人们就不会去商场买车,那么当地自行车厂的销量必定会受到威胁。届时,龙骑将逐渐变成自行车产商的大客户,于是“游戏规则肯定是由我们来定”。

  而谈及主营业务广告投放,贺丰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没钱去买车。早晨,他骑着龙骑的自行车上班。出门的时候,人们觉得这辆车很漂亮,会有意无意地看一眼;行驶在路上时,路人们好奇的目光也会在车上停留。而骑车人在行驶的过程中,为避免撞到别的自行车,亦会朝别的自行车瞄上几眼,“这是人的本能”。到了单位后,同事们也极有可能对这辆车感兴趣。于是,从家到马路再到单位,这个新媒体的移动路径,把生活的各个场景链接了起来。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当人们将车骑在路上时,究竟哪些人看到了车上的广告?这些广告又如何做到精准投放?

  对此贺丰表示,对于大的广告客户,公司会请第三方的调查公司对投放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时候,人们在前面骑车,后面有摄像机跟踪拍摄,根据拍摄的结果计算出广告的到达率,再将所获得的数据递交给客户。一般来说,做一次评估的成本在6万左右。”

  在收费上,价格因广告位置和投放城市,而有所差异。据了解,公司会给各地的代理商和加盟商一个指导价,当地的广告价格都必须在指导价之上,随后可能会进行全国统一调价。

  除了车体广告外,车棚广告和车框内的DM也是贺丰看中的两大资源。车棚广告包括外部的灯箱广告和内部的LED屏,分布于商圈、社区和校园等地。按照陆丰的想法,DM则可通过自行车使用者的骑行“自然进入商圈、社区等场所,”具备一定的渗透性和流通性。

  贺丰算了一笔账:如果一辆单车平均每天6人使用,按一个城市投入1万辆车计算,那么一份DM的理想发布数量就有6万份。除了龙骑本身的杂志外,公司目前还在和另两家公司“谈代发的业务”,因为“对方有内容,而公司有渠道”。

  事实上,DM可能面临:一些骑车人嫌其累赘,随手扔到垃圾桶的命运。但贺丰认为,“不为阅读而取走DM的一般是街头收废品的人,但他们往往不能借到公司的自行车。对普通骑车人来说,不看广告的人一般就将DM留在车上,有人拿走后,公司则会立即补上。”

  贺丰介绍:目前的客户已经包括中国联通、伊利、国美、戴尔、大众等公司,“以快速消费品公司居多”。去年,公司的广告收入“去掉折旧后仍有盈利”。

  相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奢侈品公司对于自行车这样的“草根媒体”就有些“敬而远之”,因为它显然无法起到“精准投放”的效果。

  “不过也有个别反向操作的案例,有两家珠宝公司为了吸引眼球,在自行车后座上做了夸张的造型,目的就是博取人们的猎奇心理。”

相关文章:
·宠物的Internet (200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