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曾辉煌一时的老电影院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城市改建需要,“老字号”影院新星、新华等影院相继被拆除。2007年底,老广州有口皆碑的老电影院——建于1934年的金声电影院,关门大吉。
由于金声电影院身处恩宁路拆迁范围,要去要留至今悬而未决。对此,人大代表祁海提出了可行性很强的建议:“广州像北京那样,应建一个电影博物馆。”
“金声肯定要搬,它地处偏僻,没人去;想去的老市民消费能力不强,也不常去;有专家学者呼吁保护它,但是他们也不会去那里消费。这就是矛盾所在,金声退出历史舞台,是市场优胜劣汰必然结果。”祁海说。
但祁海并不主张一拆了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兴起的一批老字号影院,如明珠(1921年,今羊城影院)、中华(1929年,今西濠影院)、新华(1933年)、金声(1934年)等,记载了广州娱乐业的繁华历史,但大部分已经随城市改建而灰飞烟灭,如今留下的一两间老字号电影院不应该草率地拆除。”祁海认为,金声电影院并不是简单的电影院,当年曾有马师增等一代粤剧名家登台,是老广州失不再来的“文化记忆”。他建议,目前可以通过政府资助或社会出资的方式,在金声电影院旧址建立“广州电影博物馆”,将已经拆掉或即将拆掉的老牌影院的纪念物品集中在一起展览。
祁海认为,不仅旧址可以保护开发成电影博物馆,“金声”的金字招牌也不应该丢掉。“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让"金声"异地改建,这样新的影院会和电影博物馆形成戏剧性对比。比如在天河建一个新的"金声",可以在门口贴上一张"老金声"的照片,让怀念老影院的人去西关参观;而在博物馆前,也可以介绍新的影院,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