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广州市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现代流通方式迅速发展,居民消费规模稳步扩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9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速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位,绝对额连续18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全年全市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7368.95亿元,占全省的39.3%,比上年增长9.65%;其中批发业完成5777.07亿元,增长8.65%,78.4%的销售额是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批发商品销售额4263.50亿元,比上年增长8.12%。在25大类销售分类中,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3.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2.1%、化妆品类下降13.27%、日用品类增长21.7%;增长超过15%的有中西药品类、煤炭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等。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是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全年实现销售额2382.89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速高于限额以上企业14.1个百分点,拉动总额增长8.2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837.92亿元,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11.4%。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即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 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资产总额1721.19亿元,负债总额1206.9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1%和4.0%,资产负债率70.1%,下降1.4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514.20亿元,增长11.2%;主营业务收入4302.17亿元,增长8.2%;主营业务成本4042.23亿元,增长8.3%,毛利率6.0%,下降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1.24亿元,增长7.6%,销售利润率4.9%,与上年持平。其中,市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98.5%和96.9%。实现资产总额1704.09亿元,负债总额1193.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3.9%,资产负债率70.0%,下降1.4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510.43亿元,增长11.0%;主营业务收入4236.46亿元,增长8.1%;主营业务成本3982.74亿元,增长8.1%,毛利率6.0%,下降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9.33亿元,增长6.1%,销售利润率4.8%,与上年持平。
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机构有34142个,比上年增加2671个,增长9.1%,97.9%在市区。其中,批发贸易业机构21480个,占66.8%;零售贸易业机构10662个,占33.2%。批发零售贸易业有网点253259个,比上年增加33702个,增长15.4%,86.9%在市区。其中,批发贸易业网点72746个,占批发零售贸易业总数的28.7%;零售贸易业网点180513个,占71.3%。从业人员64.05万人,增加12.12万人,增长23.1%,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为28.88万人和35.17万人。按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网点占99.6%,其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分别占84.5%和11.0%,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网点1036个,比上年增加197个。按年末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批发零售贸易网点337个。
至年末,全市有餐饮业机构1950个,网点15945个,分别比上年增加209个和3305个,增长11.9%和26.2%。其中,13841个分布在市区,占餐饮业机构总数的86.8%;绝大多数是个体户,达13630个,占全部餐饮业网点总数的85.5%。餐饮业从业人员共14.24万人。
节假日商业效益明显,大商圈聚集效应显著。春节黄金周期间,友谊商店、天河城百货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7.08%和17.85%。国庆黄金周期间,广百股份公司、百佳超市、国美电器店等12家定点零售企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9%。黄金周期间,天河商圈、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商业街三大主要商圈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消费环境日臻完善。天河正佳商业广场、广州国际玩具中心(第一期)、美林国际家具博览中心等一批大型商业场所和中高级批发市场落成开业和升级改造完成;宜家家居、麦德龙、吉盛伟邦等国际、国内知名连锁企业相继进驻;社区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以连锁业态扩张,方便市民日常需求同时,繁荣贸易业发展。
现代流通方式加速发展。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多地区扩张,连锁企业加大兼并、联合和发展特许经营力度。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全面铺开,功能完善、辐射全国的批发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中高级批发市场的集散能力增强。现代物流业稳步发展,三大国际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白云国际机场航空货运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推进,黄埔保税物流中心区联动发展有新突破,南沙物流园区物流项目逐步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