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广州潘达微收葬七十二烈士介绍

广州潘达微收葬七十二烈士介绍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孙中山创建和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发生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公元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虽然惨遭镇压,悲壮地失败了,却成了辛亥革命胜利的前奏,敲响了清廷的丧钟而永垂青史。

    后来死难烈士的尸体被收葬在黄花岗上,故历史上又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之役”。

    孙中山曾亲祭黄花岗烈士,并手题“浩气长存”四字,镌刻在陵园的大门上。孙中山还手植松树四株于墓旁,至今有一株仍存。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孙中山高度评价了黄花岗之役: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黄花岗们于现在广州先烈路的中段。当年原是广州市东北的一块荒野山坡,在三望岗附件,清末属两粤广仁善堂的义地,原来叫红花岗(与今之红花岗同名而异地);黄花岗之名,是由收葬七十二烈士尸骨的潘达微先生命名的。

    潘达微因“略嫌红花二字软弱,不如黄花之雄浑”,故改红花岗为黄花岗。黄花岗名字在《国事报》首次见报后,各报沿用,逐成定名,自此,黄花岗之名流传而闻名于世,并载入史册。1986年和2002年,黄花岗分别以“黄花浩气”和“黄花皓月”入选新羊城八景。

    黄花岗起初只是黄土一抔的墓地,甚为荒凉。1912年,广东军政府议决拨款十万元"崇大其墓",后因袁世凯之变搁置数年。1918年,滇军师长方声涛(其弟方声洞为七十二烈士之一)募款修墓,广州非常国会参议院议长林森复募侨资赞助,至1921年,纪功坊、墓亭相继落成。后又查实七十二烈士之外,尚存十四名烈士死于黄花岗之役,共八十六人,姓名全部刻于《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石碑的背面。

    黄花岗陵园面积十六万平方米。1924年广东军政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程潜、广东省省长廖仲恺联合署名布告,划定黄花岗地界为“东至二望岗,西至广州模范监狱及永泰村,南至东沙马路(今先烈路),北至墓后田塘”,墓园内受保护,并指示“广植林木,以次荫蔽”。

    经孙中山特许,黄花岗增加了邓仲元墓,以后又增加冯如墓、潘达微墓,迁来史坚如墓、杨仙逸墓,形成了今日黄花岗陵园的规模格局。

    潘达微之墓立有石碑,碑背刻有潘氏于1921年撰的《自述》全文,文中洋溢着真挚炽烈的革命情怀,十分感人。

    潘达微是广东番禺人,原名虹,字心微,后改名达微,又字景吾,别号忏觉、铁苍。他是位画家,亦善诗,题画时署名“冷残”。

    潘达微生于官僚之家,父名潘文卿,清末为武官,好善事,与人合创两粤广仁善堂(慈善机构)。1905年,潘达微和高剑父、陈树人等在广州办《时事画报》(石印),宣传革命,后画报被查封,潘在南武公学等校教图画课。1906年,他加入了同盟会,遭家庭反对,乃与夫人陈佛庄搬往河南居住。他和高剑父在河南漱珠桥担杆巷阿巨裱画店二楼设“宇真阁”,作为同盟会的秘密活动地点。1910年被发现查封。1911年,潘达微与别人合创《平民报》,并兼任《七十二行商报》工作。

    三·二九之役后,广州城中百计搜捕党人,潘达微以《平民报》访员(记者)身份,于四月初三日,侦看死难烈士陈尸咨议局前,从仵作者得知,按惯例尸体将由善堂掩埋于臭岗。臭岗者,是粤省死囚行刑后,“丛葬于岗之巨穴中,掩以浮土,暴骨扬秽,过者掩鼻,故名之曰臭岗”。潘君闻讯,“肝肠欲摧”,便去找广仁善堂,请求施棺施地另葬。几次交涉,痛陈大义,并得名绅江孔殷太史支持,且凭着父亲与广仁善堂之关系,才得善堂施予红花岗义地。

    到了四月初四营葬这一天,潘君“见星而起”,其妻知其有葬事,偷偷以白布“裹其襟底,以寄哀思,并以辟秽丸数枚置囊中。”到达尸场后,见棺木皆薄板,乃请方便医院以较好棺木成殓,掘土深埋。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四时,仵工分开尸体,除去枷锁,潘君一直在现场指挥,并剔除出一具穿“蓝布长衣”的明显不是烈士而为某清吏随仆的尸体。潘君“随最后之一棺,步送黄化岗”,“岗上圹分四横直列”(是预早在前一晚请人掘好的)“葬至首列时已薄暮,细雨仍绵绵不止……”

    事后,潘君有被捕的危险,但他却不走避。不久,辛亥革命成功,民国成立后,潘仍“服务党中”,但他始终没有当过什么大官,仍旧画画、办报。他并不富有,生活朴素,却乐于公益事业,办过广州孤儿院。龙济光盘踞广东时,《平民报》被下令停刊,潘君逃亡上海,后转往香港居住,仍致力于绘画,保持了操守。他对黄化岗上之烈士英魂始终萦怀。1925年重阳绘《秋菊图》,并题诗寄意:“一夜秋风起,黄花照眼明。莫愁霜露冷,好梦是凄清。”1927年黄花岗起义纪念日,他又画了一幅《黄菊红棉图》,并题句寄寓他追念和希望之情:

    吾粤两般千古事,

    黄花开后又红花。

    1929年,潘达微病逝于香港,翌年灵柩运回广州,葬于黄花岗。1951年改葬立碑。潘达微的名字和黄花岗永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