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是广州最有名和最大的佛教古寺。广州人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说,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这地方原是南越王赵建德的故宅。三国吴大帝时,虞翻被贬至岭南,谪居此地。他设帐授徒,手植诃子树及苹婆树(凤眼果),故被称为“虞苑”,又称“诃林”。虞翻死后,家人献宅为寺。自东晋开始,不断有印度僧人到此说法和翻译佛经(其中有禅宗始祖达摩),使它成了岭南的佛教传播地。
光孝寺的出名,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而且因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曾居于此,进行过著名的“风幡论辩”,并在此削发,成为禅宗南派的领袖。现有的六祖殿、瘗发塔、睡佛阁以至菩提树,都和六祖惠能有关。游光孝寺,很自然会想起惠能的故事来。
惠能(一作慧能,按其父给他取名的含义是“惠众生,能佛事”,当作惠能),唐贞观十二年(638)生,传说他生下来时适有僧人来访。俗家姓卢,先祖河北范阳人(今宜兴县南固城镇),父名行瑫,曾在范阳做官,后因罪贬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落籍岭南。惠能三岁丧父,家贫,少年时采樵养母。“一日负薪至市中,闻客通《金刚经》……有所感悟”,于是安顿好母亲,北上求佛法。抵韶州(今广东韶关),结识佛友刘志略与尼姑无尽藏。无尽藏常读《涅槃经》,惠能听了,给她解说经义,尼姑遂执手问字。惠能说:“字即不识,义请即问。”尼姑奇怪,问:“你不识字,怎能懂义?”惠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姑惊异,到处告诉乡亲说:惠能是个有道行的人。后至乐昌西山,遇智远禅师,智远指点他到黄梅弘忍大师处学佛。
弘忍见了惠能,问他:你是何等人,欲求何物?惠能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羯獠(古称西南人为羯獠,是一种鄙称)。惠能说,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羯獠身与和尚不同,但佛性并无差别。弘忍听后,很佩服他的辩才,知他是个不寻常的人,却不动声息,着他留下,派他去碓坊当杂役,工余才能听佛。过了8个月,弘忍令众僧作佛偈(说佛理的偈文),以便选拔法嗣。上座神秀,学通内外,众僧所仰,被公推作偈。神秀乃于廊壁上写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见了,赞叹说:“后代依此修行,亦得正果。”说是“亦得”,即是“还可以”之意,并非十分满意。事情传到碓坊,惠能正在舂米,问及同伴。同伴把神秀的偈念了一遍。惠能听罢,思索了一下,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伴骂他:“你是什么样人?莫发狂言!”惠能说:“你不信,看我的偈罢!”惠能不识写字,但他自有办法。至夜晚,他请一童子引至廊下,他秉烛,请别驾张日用在神秀偈旁写下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心中大异,料是惠能所作:当着众人,评价却甚平淡,又说:“这是谁写的,亦未见性。”众僧听了,不以为意,也不理会。当夜,弘忍悄悄在碓坊,问惠能:“米白也未?”惠能答:“白也,未有筛。”弘忍没有再说什么,用杖敲碓三下而去。惠能会意,三更时分进入五祖弘忍的禅房。五祖即传以衣钵,并念一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又嘱咐他:受衣之大,命如悬丝,你当远隐,俟时行化。惠能问:“当往哪里隐藏起来?”五祖说:“逢怀即止,遇会且藏。”惠能即星夜南逃。从此,五祖不复上堂。众僧问及,五祖才说:“吾道行矣!”众问:“法衣谁得?”答:“能者得。”众人想起寺中有个卢行者名能,到处找他不见,才知他得受衣钵,业已离去。
惠能携了五祖所传衣钵,逃回岭南,隐于怀集、四会之间;为防神秀手下的人追寻暗害,在猎队中混迹十六年,唐高宗仪凤元年(676),才到达广州法性寺(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惠能寄寓寺内廊庑间,暮夜,风飏寺幡,他听见两个僧人在争论。一个说,那是幡动;一个说,不对,那是风动,谁也说服不了谁。惠能忍不住走过来插嘴道:“我看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只是你们心动罢了。”这话恰被印宗法师听到,他大感惊异。第二天,印宗邀惠能入室,再询风幡之义,惠能以理告,印宗不觉起立道:“行者定非常人,师是谁人?”惠能于是直叙得法因由。印宗乃执弟子礼,请授禅要,并请出所传信衣,令众僧瞻礼。是年,2月8日,在寺内菩提树下剃发受戒。从此公开正式成为南宗领袖。他的头发被埋于该寺地下,上盖一塔,即瘗发塔。
惠能在光孝寺讲佛一年多,便离开他落发之地,到韶关南华寺去。今光孝寺内六祖堂,是宋朝人为纪念六祖而建的。睡佛阁亦称风幡堂,是为纪念惠能的“风幡论辩”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