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广州浮丘山下撒豆成金介绍

广州浮丘山下撒豆成金介绍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今广州城西流花湖公园的中心位置、湖水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草木葱茏,繁花吐艳;曲径蜿蜒,鸟鸣清脆。环岛湖水如镜,泛绿映红,景色甚佳。入口处砌一门洞,上题“浮丘”二字,诸位可知这岛名的由来?

  “浮丘”本是石名。远古时流经今广州城的珠江是很宽阔的,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水面仍宽达2000米,即约为现在的10倍。江中有三座大礁石,分布于东西中三处,浮出水面。东为海印,中名海珠,西即浮丘。乃古代著名的“羊城三石”,古人视为广州城“地之胏也”(屈大均《广东新语》),即喻之为大地之骨。

  浮丘石的位置在今中山七路东段,东距西门口约250米,其北端入将军里,南端至李家园(早几年此巷两侧民居已拆去,建起了高楼),自宋代建三城起,至民国时拆城墙建马路,浮丘石都是在广州城西城墙(今人民路大约自市一医院门口南至太平桥一段即为西城墙遗址所在)之外。为何名“浮丘”呢?就因此石如浮于水面的小丘,古人乃按其状而取名。

  现在浮丘石故址距珠江江岸2公里多,唐代时,浮丘石却为船舶停靠之地,直到北宋中期犹四面环水。以后随着人口激增,填江作田,更加长期的水道冲积,到南宋后期,沧海已变桑田,浮丘石与周围陆地连成一片了,并已建起了民居。

  这座江中大礁石是由白垩纪红色砾岩和粉砂岩构成的,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它却孕育出了一个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

  话说古时浮丘山下住着一老一少,长者年过花甲,双目失明,人称浮丘公;少者二十来岁,也一眼已废,人称浮丘叔。两人时时互相搀扶,共用一只眼睛,到浮丘山上砍柴割草,卖薪度日。不管严冬酷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邻居们见这一老一少生活艰辛,便不时施赠些麦豆、粟米给他们。浮丘公和浮丘叔对此深怀感激,但年长日久,收得多了,不觉感到过意不去。

  一天,邻居二叔婆又送来麦豆,浮丘公怎样都不肯收受了,但二叔婆还是坚持要送给他。两人正在你推我让,一直没作声的浮丘叔突然叫起来:“我还有一只眼睛,我们也可以开荒种地!二叔婆,多谢你!你的麦豆我们收下,用来作种子!多谢你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开春,浮丘公和浮丘叔互相搀扶着,到浮丘山下找地开荒。那时能种植的地都被人们开光了,两人找来找去,只找到东头的一丁点地方,拨开表土一看,原来下面是红色的岩石,种不了东西的。

  但两人并不气馁,就在那里挥锄垦荒。浮丘公在前面掘,浮丘叔在后边种。别人一天下3斤种,他们一斤种要下三天。刚好那年又遇上天旱,谷雨都过了还未见一滴雨水。两个盲人,就靠一只眼睛,摸着爬着抬水淋地,日落回家时便顺便挑回一担柴草,用来换点盐米度日。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收成时候了。别人种的麦豆,结荚不多,开的是紫蓝色的小花;他俩种的,却结满一串串的豆荚,开的是黄澄澄的金花。更奇的是,别人收的是普通的麦豆,他俩收的竟是金灿灿的金豆,连那些豆杆都变成了红白相间的珊瑚玉树。据说这是勤奋的浮丘公和浮丘叔得到了仙人的帮助,随后连他们自己也变成仙人了!

  为了报答邻人们长期的施赠,他俩悄悄地把这些金豆子撒回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撒满了一街。那就是过去旧广州“撒金巷”的来历--后人出于忌讳,改叫“积金巷”。他们肩上挑的柴草,都成了珊瑚玉树。明朝大画家李子长的那枝神笔,据说就是他们送的一条柴草变的。此地后来还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浮丘公,浮丘叔,两人同一目。撒豆成金人不知,肩上珊瑚担一束。”现在中山七路东段,以前叫石岗街,地下全是红色砂岩,据说就是浮丘公和浮丘叔种麦豆的地方。

  流花湖公园的“浮丘岛”建于1982年,名称就取自上文所讲的浮丘石掌故。此岛四面环水,湖岸绿树环绕,远望犹有古浮丘岛之模样,予人一段远古的追忆,延续一种思古之幽情。

 

相关文章:
·广州海珠石介绍 (2008-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