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近郊河面原有一种小艇,叫“黄埔艇”。广州有一种著名的家庭小菜,叫“黄埔蛋”。两者有密切的关系。
黄埔这条小村,在广州东南郊的珠江边,由于土地肥沃、交通方便,而且有不少人外出做官和经商,所以很富裕。清末民初,村里的富豪进而打珠江的主意,请人在近处围河造田,然后租给农民耕种。到了催收租谷时,他们经常携亲带友乘着小艇前往,顺便欣赏江上秀丽风光。
由于艇主是有钱人家,所以这些小艇造工精致,装饰漂亮。它用杉木制造,长约丈余,头窄尾宽,十分轻便。舱上盖帆布或竹席,周边围着拱形可升可降的竹篷,既遮阳又通风。篷内侧描绘着花草、龙凤之类的图案,舱板油漆得光亮,上放坐椅和小桌子,七、八个人坐得很舒适。它由两名船工各棹双桨,在平静的江水上悠然航行,为美丽的珠江增添了点点动人的风景。
因这种别具特色的小艇最早出现在黄埔村,所以称“黄埔艇”。
后来,黄埔艇商业化了,白天成为那一带地方的渡河工具,晚上则成为游艇。艇上除了备有名茶、美酒之外,还备了猪、牛肉和鱼、虾、禽、蛋及各种应时蔬菜,根据游客的需要马上烹制上席,让人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大饱口福,于是,夜游就更有吸引力。
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黄埔艇和这种夜游活动已经绝迹,但还流传在人们口头中。
黄埔蛋是黄埔艇上的一种菜式,据说它的起源与当时建于附近的著名军事学府——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的学生有关。
一天晚上,有五位军校学生租一艘黄埔艇夜游。他们边游边吃,吃尽了艇上预备的各种肉菜但仍兴致未尽,催着艇妹阿凤加菜。这时,艇上只余下几只鸡蛋,阿凤被催得手忙脚乱,一不小心,向铁锅里倒进了很多花生油,放些盐到蛋浆里搅拌之后,随即倒进已冒烟的油锅里,一炒转就匆忙上碟。谁知学生们吃了赞叹不绝,都说这碟鸡蛋十分鲜嫩可口。从此这种炒鸡蛋的方法名声越来越大,被称为“黄埔蛋”。听说连当时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也很喜欢吃,以后他每到广州,都点这道菜。
黄埔蛋也成了广州市民的家常小菜,现在,很多家庭主妇还乐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