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600)岁末。
这天,一艘客船在大南门外靠了码头。客人一个接一个登岸而去。最后上岸的是南海西樵人李升佐。他在这大南门已末牌坊脚经营一间中药店。当他执拾好行李准备登岸,回头检视有无遗留物件时,突然发现隔座有一个小包袱。伸手一提原来是一包银两。他虽是个商人,却从不因财昧义。此时乘客都已离去,心想失主定会焦急地回头寻找,便坐在码头上等候。
直到黄昏,才见一个人焦急万分匆匆而来,遍寻四处。李升佐上前询问,这人果然是失主。他叫陈体全,九江人氏,也是个小本生意人。原来他收得货银后从南海搭这班船回广州,因有急事匆匆上岸,把货银遗留在船上。李升佐当即原银奉还。陈体全失而复得此银,心存感激,意欲酬报而被婉言谢绝,深为李升佐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会谈之中,陈体全得知李在此处开有一间小药店,便恳切提出把遗银的一半投入中药店增加资本,扩大经营。李升佐觉得此意甚好,于是两人共同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新的药店便以两人这姓“陈”与“李”为号,以资本形式永久合作,同心济世,故称为“陈李济”。
陈李济开张之后,立下济世之愿,研制了多种“古方正药”行世,生意兴旺,口碑极好。不久民间又盛传:“陈李济”新张之日,有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化作乞丐前来相贺,酒足饭饱后,在捣药臼中“出恭”化作仙丹灵药。于是陈李济有仙人臼之说不胫而走,满城风雨。陈家怕药臼被盗,还请石匠打造了72只一模一样的石臼,以防万一。
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当年陈体全曾醉卧西樵山,夜遇九天玄女嘱他“济世扶贫,行善积德”,并赐天书授歧黄之术。400年来,陈李济制药,以“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楹联为遗训,配制了多种著名成药。“乌鸡白凤丸”一直专供朝廷后宫之用;“追风苏合丸”也曾治痊清同治皇帝的风寒肚痛之疾,同治龙颜大悦,钦定“陈李济杏和堂”,并御笔亲书“杏和堂”三字敕赠。自此便有了“北有同仁堂,南有陈李济”之称,一直享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