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如茶楼的老板陈惠如,原在广州开设“潘家会馆”小食店,由于经营得法,价廉物美,丰俭由人,生意日旺。某日凌晨,点心师傅起身蒸糕,发现有一小偷,潜伏在碗柜内,不敢出来。有一伙计见了,拿起一个大水瓢,正要往沸腾的锅里盛水来淋小偷。陈惠如见了,马上制止,叫那小偷出来,对他进行教育。小偷得到老板宽恕,双泪直涌,双膝齐跪,说是因家乡遇大水,到省城投亲不遇,饥饿难挨,才起偷念,以解饥饿,所说都是实情。陈老板闻言,不仅不加斥责,竟拿出几个热糕,给他充饥。又叫妻子赠银洋5元,以为谋生资本,劝其改邪归正。小偷当场表示悔过。过了3年,时逢除夕,陈惠如正在指点伙计张贴春联。忽有“巡城马”送来侨批,汇来大洋200元。陈苦思不得其解,自己并无亲友出洋,何来侨批。次年又同样汇来200元,如是连续3年。陈惠如通过“巡城马”带去音信,说是若不写明寄款人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将拒绝收此汇单。未几,南洋复来一函,内云:
陈老板台鉴:日月如梭,别来屈指三秋;冬去春来,遥祝生意兴隆。愚于广州落难之时,多蒙救助,一饭之恩难忘。旋至南洋涉足江湖,否极泰来,今已自开店铺。念余之有今日,实善长救助之恩,欲图报答,惟因俗事系身,未能启行。谨汇菲资,杯水车薪,略表敬意,幸乞笑纳,并祝合府平安。林大贵顿首。×年×日。
读者切莫因为此信写得文绉绉,就认定当年那小偷也是懂文墨之人。其实这小偷发迹之后,附和风雅,延聘一位穷秀才,代理文案,此函即为秀才代笔。至于林大贵,实为“淋大柜”之谐音。陈老板展读此书,感慨万千,遂将几笔汇款,加上自己积蓄,买下潘家会馆,创办惠如楼。
惠如楼择吉开张时,忽然来了一帮兵勇,喊打喊杀说:“皇帝驾崩,举国大丧,忌用红丹,违者坐监。”陈惠如连声说:“是!是!”,令杂役把招牌取了下来,改用黑漆衬底,以金粉髹字,成为黑底金字。这块招牌挂了100多年,直到10年前因楼面装修,才取下来。惠如楼用黑底金字,黑色代表敦厚朴素,金色代表富贵荣华,成为一家雅俗共赏的茶楼。陈惠如从林大贵来信受到启发,也附和风雅。二楼西边挂有“少长咸集”横额,大宇盈尺,是出自清代名书法家赵之谦手笔。赵之谦,浙江会稽人,生于道光九年(1829年),历官江西奉新、南城等县,每到一地,书画刻石,卓绝一时,尤长篆隶,其用笔喜侧锋卧笔,他赠惠如楼之书,是其晚年佳作,笔力苍劲,沉实浑厚,百看不厌。据说陈济棠治粤时,苏世杰出任财政局长,曾觊觎此墨宝,终因职工群起抵制而束手。二楼北面墙上,还有一联云:
人不可以无师,
物常聚于所好。
此乃出自吴荣光手笔。康有为很少称许人,但对吴荣光却推崇备至,认为在广东的书法家中,以吴荣光最为深美。惠如楼收藏此联,神采逼人,气韵千古。惠如楼还于三楼展示广东“九老”书画,“九老”包括张南山、陈澧、鲍俊、王福壁、邓廕泉、梁献廷、郑纪常、苏枕琴、陈李若,都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广东名士。
惠如楼以茶靓水滚著称,原来老板对茶叶颇有研究。普洱、六安,越陈越佳,则多进货,五年十载再推出,茶味纯香,且有消滞解暑作用。龙井、水仙,以新茶为佳,则少储存,随时购进,茶味清香。茶靓还要水滚,惠如楼坚持“问位点茶,每客一壶,保证水滚”。惠如楼的食品,著名的有惠如裹蒸皇、广东凤爪、嫁女饼莲蓉酥、爽糖酥、老婆饼冬蓉酥等,月饼有“凤凰贡品月”。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吃到一种月饼,“甘香清甜”,口赞不绝。后称此月饼为“贡品月”,陈惠如通过熟人,取得“贡品月”制作工艺,加以改进,馅料中加蛋黄,更名“凤凰贡品月”,一炮打响。后来,惠如楼为谭新义所收购,他甚爱这个“如”字,接踵创办茶楼,多以“如”字殿尾,如西如、东如、南如、五如、三如、太如等,都是他主办的,形成了颇有规模的饮食连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