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广州年鉴事业发展
同志们: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必须更加自觉地推进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和塑造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综合性年鉴是一个城市文化积累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中切实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所从事的年鉴事业才能常编常新、生机勃勃。
《广州年鉴》自创刊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办刊宗旨,全面、翔实、系统地记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资料,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现实的镜鉴作用和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随着社会各界对年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强,《广州年鉴》应当在更高的起点上努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不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方位提高编纂出版水平。将《广州年鉴》办成反映广州市情的百科全书,服务现实和惠及后世的珍贵史册。
下面谈三点意见。
一、努力提高年鉴的文化品位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文化的品位,有如黄金矿石中黄金元素的含量,黄金元素所占百分率愈高其品位也就愈高。
年鉴是舶来品。在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凭借先行一步、毗邻港澳的优势,从境外的年鉴出版形式中得到启发,在全国率先创办了第一家城市年鉴,开创了后来全国年鉴竞相发展的局面。可以说,年鉴是社会开放的产物,经济的公开化、社会政治民主化促进了年鉴事业的发展。邓小平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年鉴就要提高其文化品位。这涉及全方位的问题,包括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内容质量、文字水平、版式设计、印刷装帧、外观形象等。它不需要追求豪华的包装,而是要求做到指导思想明确而端正,内容丰厚而适用,文约而事丰,结构科学合理而具有逻辑力量,形象质朴而大气。总之,我们应将先进文化贯彻于年鉴的所有方面,使之成为其血脉,发挥统领作用。
年鉴的品位,离不开它的个性与实用性。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既不同于其他资料文体,也有别于一般工具书,当然更与其他文化期刊相区别。就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年鉴而言,它所记述的资料,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而不应是局部的、残缺的、缺乏根据的。同时,还应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而这种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应由编辑主观臆断,而应是记述主体在上年“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客观实际。一个地区、一个系统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每年运转情况也各具特点。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冷静而客观地做好历史记录者的角色。年鉴是信息载体,年鉴的实用性在于它的丰富的资料性。同时,年鉴还应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集资料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身,骨肉相联,血脉交融,充满活力。年鉴就能给人以更多的有效信息资料,给人以鼓舞、激励、警示、启迪,给人以经验、知识和智慧,从而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二、锐意创新,办出广州特色
创新是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年鉴工作也要不断创新。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年鉴作为传承先进文化的载体,理应与时俱进,切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首先要突出时代性。当前,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唱响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年鉴必须贴近社会,把握主旋律,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需要,才能发挥资政利业的功能和作用。“十五”时期,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建设活力广州、文化广州、祥和广州、生态广州,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对此,年鉴要把握好方向,及时地反映市情,特别是反映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生事物;切实增强题材选择的年度感、信息知识的密集感、资料数据的权威感、服务功能的鉴戒感,让人翻开《广州年鉴》,就能强烈感受到祖国南大门奋发向上的时代气息。同时,要注重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不要老面孔,要认真思考、精心选题,汇辑年度的新进展、新情况、新经验等有价值的信息。要充分突出广州的地方性,使兄弟省市、港澳台同胞和国内外经济界、工商界人士愿看、爱看《广州年鉴》,增进他们对广州的了解和交往,努力把《广州年鉴》办成了解广州、研究广州、建设广州的权威信息源、“案头资料库”。
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正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活跃的文化交流活动,大力推进各项文化建设。一个新的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孕育。《广州年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打造自己的品牌,办出自己的特色。为此,深入研究广州作为华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历史和现状及其特殊的战略地位,考虑广州有别于其他大城市的突出特点;及时反映新时期广州各个领域、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要根据广州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框架结构,扩大反映现实生活的覆盖面,不断调整和充实内容,进一步加强条目内容的信息含量和信息价值。总之,《广州年鉴》不但要载录好广州的济社和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记述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也要在载录过程中充分把握广州文化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利用广州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体现广州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广州的整体形象。
三、做好广州以及《广州年鉴》自身的对外宣传
随着开放程度提高,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的扩大,广州在国际社会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广州的知名度与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其综合实力仍不相称,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全市上下要围绕提高广州国际知名度这个工作目标,加强广州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认识广州,使广州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世界。《广州年鉴》作为广州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之一,更是责无旁贷。据了解,现在国内外许多机构和公共图书馆都收藏有《广州年鉴》。我市不少出访团组把它作为送给对方的礼物,受到欢迎。近年来,《广州年鉴》也参加了在瑞典、法国、埃及、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举办的书展和交流,扩大了广州的对外影响。要做好广州的对外宣传工作,今后还有必要继续扩大《广州年鉴》的发行,让海内外人士进一步了解广州、关注广州。为此,市委宣传部决定,从今年开始,拨出专款,扩大年鉴的赠送范围。其中,包括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国内外友好城市、公共图书馆、知名研究机构、知名学府等。
同时,《广州年鉴》也应做好自身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一部年鉴每年经过几百个单位、上千人的大协作编纂而成,它不应该只作存史之用,不应该把它束之高阁。在实际生活中,年鉴对每个部门工作决策的参考借鉴,对了解市情、教育群众、办事交流都是很实用的工具书。《广州年鉴》除了要进一步扩大赠阅发行范围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各种传媒,大力宣传年鉴、普及年鉴知识,以更好地发挥年鉴编纂的社会效益。今年,《广州年鉴》继续出版全文检索多媒体光盘,还在“中国广州网”的专栏里全面更新了网页,发布广州年鉴编纂进度和工作动态。同时,今年 的《广州年鉴》又成为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的核心年鉴。这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仍继续努力。
《广州年鉴》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在这部大书里,凝聚了编著者集体劳动的心血。这项工作,有着强烈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5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到来,让我们以先进文化引领,把年鉴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