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概况】 2004年,广州地区有卫生医疗机构2443个,其中医院188间。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34张、卫生技术人员8.13人、执业医师3.02人,人均预期寿命77.06岁。
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年内制定《广州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建设计划》,已立项的市属医疗卫生单位的14个大型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建设,总投资达21.6亿元。其中迁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等重点项目已进行征地和环保评估。安排专款1400万元,支持增城、从化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人民医院感染病区的改造。继续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市财政投入900万元,为急救网络医院配备11辆救护车和车载设备,并对“120”通讯指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健全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局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工作机制建设的日常工作和组织协调。制定《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已通过市政府的审议。市和各区(县级市)组建相应的应急救治队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全市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52个医疗机构实现网络直报。组织《传染病防治法》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卫生队伍的应急处理水平。
卫生法制建设与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对卫生许可项目和地方性卫生法规规章进行全面清理。组织《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习班和卫生监督员法制培训班,制定实施《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结合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创卫等中心工作,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专项整治,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促进广州市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切实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组织开展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继续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防护监管,积极探索对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业病防治管理的机制。
加强卫生行风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八项行业纪律和《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医德医风承诺制度。健全医疗评价制度和医疗收费信息公开制度,每季度向社会公布中央、省、市区和驻穗部队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平均费用情况。全面推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市镇卫生院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部参加集中招标。
积极推行卫生科技和中医工作。市二医院妇产科研究所经评审获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服务准入资格和广东省面向社会服务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机构资格。市十二医院与香港大学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建立穗港英联合项目———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市妇婴医院脐血库向全国27家医院提供138份合格脐血,植入率为7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继续抓好中医科技“1357”工程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和管理,启动“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研修项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市二医院、市肿瘤医院完成人员聘用制度试点工作,全面实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
【体育事业概况】 2004年7月1日,经过广州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广州市成功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是年,群众体育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民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大幅度增加。定期调查体育人口的结果显示,广州市体育人口比例较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民健身效果明显,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81%,显示市民体质有所增强。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夺得2项金牌、1项银牌、1项第四、2项第七的优异成绩。全年获得世界冠军12项、世界青年赛冠军6项、亚洲赛冠军3项、全国赛冠军59项、全国青年赛冠军25项、全国少年赛冠军19项、省赛冠军217项,破6项世界纪录。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从中专升格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使“选才、训练、竞赛、输送、跟踪、安置”的优秀体育人才成长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成功举办13项国际、13项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市体育局系统场馆经营服务总收入11496万元,体育彩票发行5.79亿元,获公益金约0.52亿元。举办国际和全国体育比赛,通过市场运作向社会筹款,为国家创税193万元。各类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健康发展,体育用品企业年销售额达35亿元。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达1.1%。
群众体育 2004年,广州市民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大幅度增加,全市体育人口比例达到58.82%,社会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2.49%,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民健身效果明显,免费为3万多名市民和81个市直机关共6000多名公务员进行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81%。体育组织迅速发展。形成包括13个体育总会、40个单项体育协会、38个行业体育协会和84个地区体育协会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全市体育社团组织近1万个,100%镇街都建有文体组织,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内设体育职能机构或建有群众体育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多名,使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接近14000名,按户籍人口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15名。群体活动明显增多。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常年不断,全市共组织活动1.7万多项次,参加活动的群众509万人次,营造了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显示,广州市体育场馆数从1999年年末的6666个增至是年的10140个,增幅达52%。便民、小型、多样的体育设施增加较快,全市健身点已达1.9万个。达到开放条件的近1000所市属学校体育场馆已基本向社会开放,缓解了全民健身场地的供求矛盾。
全年创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街4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广东省首批城市体育先进区2个,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居委)15个;9个单位被评为“广东省第五届体育节”先进单位,5个单位、5名个人分别被评为广东省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广州市组队参加广东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中学组团体总分数、金牌数、奖牌数、带分比赛、体育科学论文评比5项第一。
竞技体育 2004年,广州市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广州市运动员一举夺得2项金牌、1项银牌、1项第四、2项第七的优异成绩,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是广州市运动员自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1项金牌以来的历史性新突破。此外,广州市还获得12项世界冠军、6项世界青年赛冠军、3项亚洲赛冠军、59项全国赛冠军、25项全国青年赛冠军、19项全国少年赛冠军、217项省赛冠军,破6项世界纪录。在省少年锦标赛中,广州市还取得13个项目的第一名,其中10个项目是第十二届省运会带分赛项目。品牌项目有所发展。羽毛球项目取得第二十八届奥运会金牌1项,广州职业足球队在中甲联赛中名列第四,广州室内五人足球队获得首届全国室内五人足球联赛冠军和中国“足协杯”室内五人足球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