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广州工业综述部分介绍

广州工业综述部分介绍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概况]2004年,我市工业系统面对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全国运力严重不足、投资信贷规模收紧等不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全市工业在2003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速度、效益与质量的协调发展。2004年广州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预计分别超过5749.48和1627.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同比增长23%左右。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规划5600亿元的年产值目标,全年新增产值超过1000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实现利润大幅提高,工业继续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全口径)已由2003年50.5:49.5转变为46.6:53.4,重工业已经成为广州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2004年各月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月  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当 月 总产值
348.57 381.67 445.23 453.21 462.71 500.75 492.66 486.61 528.51 517.62 536.47 595.47
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速
19.0
22.1
24.7 25.2
25.4
25.5
24.8 23.3 23.5 23.0 22.2 22.9

  重工业主导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重工业以高出轻工业8个百分点的增幅快速发展。全年累计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73.69亿元,同比增长28.3%。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全口径)已由2003年50.5:49.5转变为46.6:53.4,重工业已经成为广州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高新技术产品贡献突出。2004年,全市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比重由2003年的23.3%上升到24.9%。在1000亿元的新增产值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量约占1/3,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

  工业盈利能力继续增强。尽管2004年广州工业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同比增长11.7%,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仅增长2.1%,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但全市工业仍呈现较强的创利能力。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利润394.6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3.1%。

  综合指数再创新高。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1.4,高出我市历史最好水平14个点,也比全国(164.3)、全省(155.9)平均水平高27个点以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13.4个点。

  国企运行质量高位攀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简称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均好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004年全市国企完成工业总产值1604.47亿元,同比增长24.8%,产销率高达100.0%。国企以全市工业1/7的从业人员创造的利润159.91亿元超过全市四成,增长30.4%,对全市利润增长贡献率达50.3%。亏损国企亏损额下降2.5%。

  [支柱产业继续领先增长,产业结构显著提升]2004年,全市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34.82亿元,同比增长35.4%。增速领先全市工业生产1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电子产业实现产值678.46亿元,增速高达46.8%,位居各支柱产业之首。石化和汽车产业实现产值926.47和629.89亿元,同比增长30.7%和31.5%。全市汽车产量达27.64万辆,增产46.2%。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4.3%,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全年支柱产业实现利税374.57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45.81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比重超过六成,同比增长32.3%,充分显现其强有力的龙头带动作用。

  [内外并举抓好招商引资和生产力骨干项目,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广州工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广州工业高起点发展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加快引进生产力骨干项目,进一步提升广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1)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2004年,全市工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43个,工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达22.94亿美元,工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5.8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利用外资的61.5%、71.6%和66.1%。(2)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面拓展利用外资的领域。市经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广州市工业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好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园区招商、会展招商和服务招商,构筑产业发展平台上,全方位推动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3)积极引进国内一流企业,促进广州工业的内源性发展。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船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二重、中国机械装备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和神华、中石油、青海机床等项目落户广州,省内(除深圳)其他卷烟厂都合并到广州一个法人单位。不仅开创了广州工业引进内资的新局面,也加快了广州发展成为中国重化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进程。

  二是以工业大项目建设为龙头,促进工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广州市主动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以工业大项目建设为龙头,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及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得到重点培育,一批生产能力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得到清理整治。2004年,全市工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经委重点服务的2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82.7亿元,全年竣工投产11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亿元,将新增年产值395亿元。

  三是重点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综合性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04年,广州市以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为龙头,把中心镇建设与工业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支柱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经济大发展。与此同时,市经委围绕全市产业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发展,综合性工业园区的发展有了新进展。明珠工业园2004年投入超亿元;新塘工业加工区吸引了广州本田扩建等大项目;民科园、云埔工业园等都取得快速发展。

  [着力抓好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国企财务监督平台建设取得较好成果。一方面加强了政府对国资的财务监督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国企的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目前9大授权工业板块中广药、珠啤、汽车、珠江钢琴集团率先建设完成并启动了企业层面的财务监督平台系统,对下属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实行实时监控,效果都十分令人满意。“两级平台、三级应用”的财监系统工作将很快实现。

  二是集团一体化运作成效明显。全市工业系统各个集团都按照集团一体化运作的要求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品牌拓展市场、统一对外招商、统一采购、统一组织生产、财务和人才管理。大多数集团成立了集中采购管理机构,采取多种办法加强采购管理,有效克服了原材料大幅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三是积极创新用人机制和培训工作,工业企业人才素质全面提高。市经委继续通过市场运作模式,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我委和市人事局主办“广州职业经理人招聘大会暨广州人才品牌战略高级论坛”,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招聘人才与宣传企业、树立品牌等捆绑起来,300家企业拿出2000多个职位参会招聘,应聘人次超过5万。为企业领导人组织了一系列管理知识讲座。全年共培训企业干部合计1200名,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大胆探索公有制企业的债务重组。市经委协调组织推进国企整体与银行协商,充分用好现行政策,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采取“以物抵债”方式整体打包处置全市国企在银行的不良贷款,目前止已完成了1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债务整体处置工作,一方面有效减轻企业债务5亿多元,另一方面也使金融机构处置了不良资产。

  五是国企扭亏脱困成果进一步巩固。2004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的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2.5%。在张市长的支持下,市经委加强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保费用财政借支解决等工作,共有82户工业企业,分10年借款5亿多元,解决退休职工4.42万人,基本解决了工业系统困难企业医改参保问题。

  六是企业上市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市共批准组建规范股份制公司18家,其中6家为国有企业控股,12家为民营企业控股;引进外资改组改造企业91户、产权转让28户、股份合作制15户。2004年,我市先后有宝龙汽车、金发科技、七喜电脑、达安基因等四家企业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共融资11.4亿元,改变了自2001年以来我市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首发上市的尴尬局面;广州控股成功增发1.2亿新股,募集资金10亿元;我市现在还有国光电器已通过证监会发审会的审核;另有16家企业已满一年辅导期或正在进行上市辅导。

  七是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004年市经委开通了闲置资源信息平台,使部分民营工业企业通过与国有企业合作,利用国企闲置资源进行生产;先后组织民营企业参加青岛APEC展览会、广州博览会和东三省投资考察等活动,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市场;与省中小企业局一起组织举办了中小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培训班和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辅导班;牵头组织省百强民营企业的评比申报工作,有23家企业入围省百强民营企业,其中工业企业10家。在发挥公共财政杠杆扶持中小企业方面,共争取到省财政2163万元支持我市51家中小企业,比前年增加了15家,资金比前年增长了16.98%,占全省的比重由前年的9.96%提高到12.87%。

  [进一步实施信息化带动和重大技术装备带动战略,促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大力振兴机械装备工业,建设全国装备工业基地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广州市机械装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达1052.66亿元,是2000年的两倍多,同比增长约近27%。机械制造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全市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实施重点支持的“广东省20家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广州数控设备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广州将成为全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地;将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重要生产基地;将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燃气轮机和核电设备生产基地;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楼宇设备制造基地、输变电设备和数控机床的主要制造基地;将成为全国盾构机生产基地;将成为全国包装设备制造基地。

  二是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市经委通过大力推进CAD、CAM、PDM、CAPP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快企业管控一体化的实施,发展嵌入式技术应用,使广州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密切结合,为提高广州工业技术水平增添了新的活力。全市已有43.5%的重点企业利用互联网络作宣传与服务,并开展相关的电子商务应用。2004年,我市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城市之一。

  三是大力推进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59.67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3.8%,同比增长4.9%,工业企业设备改造以及生产过程的改进工作加快,有91.3%的企业围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节能环保实施了设备自动化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有93.5%的企业通过自动化改造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市经委组织企业争取国家和省重点技术进步支持项目有199个,已获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1.33亿元。

  [推进名牌战略工作取得新突破,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新增工业产值中约有44%来自名牌产品企业的创造,名牌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5%,工业企业名牌战略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一年来,全市工业又有立白洗涤剂、浪奇洗涤剂、双鱼乒乓球器材、万力子午线轮胎、华凌冰箱、万宝冰箱、恒山税控加油机等7个产品获得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8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名牌17个,省名牌产品102个,分别占全国、全省的3.11%和19.43%。市经委举办了首届广州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引导企业把工业设计作为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广州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工作规划》进行跟踪检查;通过资产重组和深化内部改革,重振和盘活了传统名牌,使钻石、万宝品牌又重振雄风;发挥联席会议作用,成员单位形成合力,认真做好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推荐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对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进行奖励;进一步推进振兴我市旅游工艺品工作,在陈家祠成功举办了广州市首届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正式启用广州名优产品电子商务网等。

  [大力发展流量经济,搭建工业大宗原材料采购及产品交易平台初见成效]市经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广州市企业采购平台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广州工业大宗原材料采购及产品交易的六个平台建设,分别是广州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广州煤炭交易中心、广州石油产品交易中心等四个工业原材料的采购平台和广州医药商品交易中心、广州名优产品交易中心等两个工业类产品的交易平台。目前,六个采购交易平台的建设工作已经起步。其中,广钢集团建设的广州金属材料交易中心的电子商务系统于2004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全年实现网上销售收入35亿元;由东凌集团和广州港集团牵头推进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项目有形市场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中,近期将首先启动电子交易市场的运作;广州发展集团、中石化、中石油正共同筹备建立广州石油产品交易中心,争取建设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石油产品定价和交易中心之一;广州名优产品交易中心2004年4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已有86家企业、89个名优产品加入启用该平台的服务;广州医药商品交易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已有917个供应商、4866个品种在进行多种形式的商务活动,成为珠江三角洲医药产品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政府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宏观调控和经济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协调和服务。研究制定了《加快提升广州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钢铁、医药、轻纺等7个重点产业的发展要点及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国有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指导意见》、《广州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术进步项目招标投标试行办法》等多份文件,对全年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二是确保煤电油等重要能源供应。面对全国性能源供应紧张和近10年来供电形势最为严峻的局面,市经委建立跨部门的经济运行协调机制,确保重点企业煤电油正常供应和运输的畅通。按照“确保安全、力保重点、分类有序和总体平衡”的用电原则和目标,采取集中调控和分区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实施错峰用电和平衡电力负荷,错峰用电工作成效显著,总体保证全市用电的正常。2004年,全社会用电增长14.8%(其中,工业用电增长更是高达15.2%),最大错峰负荷(缺口)86万千瓦,累计错峰87天,通过合理安排企业多用谷电,电网负荷率为81.3%,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企业做到了避峰不减产,错峰不减电量。积极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重点督促68家重点工业水污染企业和35家重点大气污染企业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