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揭黑"未必都是真的
消费者往往上网宣泄被骗情绪,但很容易被人利用
“受骗上当了,只能自认倒霉吗?”答案否定的,近年来在网上逐渐兴起的举报骗子网站成为了受骗上当的消费者宣泄愤怒情绪的平台。
举报程序较为简单
“上当受骗时,第一感觉就是‘窝火’,现在有这样一个渠道泄愤,应该算是件好事吧!但是否有实际作用就没有考虑了,只当是提醒其他网友不要上当,应该也算是做好事吧!”经常在网上举报骗子的蔡小姐坦诚地说。热衷于“网购”的她,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以往只能在朋友圈里说说,现在她可以扩大传播的“势力范围”,让更多的人知道哪些网店是“骗子”,“让更多的人不再光顾,这样我就解恨了。”蔡小姐笑着说。
据蔡小姐介绍,不少网站都有开辟了举报骗子的帖子。
记者按照蔡小姐提供的举报骗子的网址登录发现,举报程序较为简单,并不需要身份验证,对被举报人的信息也可以详细公布致对方的姓名、电话、银行账号甚至图片。网站还按较容易受骗的情况分为游戏虚拟交易、网络实物交易、QQ产品交易和其他骗子四大类,同时还设立了网上防骗专题。目前已有上数百名网友曾在此记录下了自己的被骗经历。
真实性难以有保证
看着各种各样的举报信息,众多网友提出了如何证实其真实性的质疑。对此网站上的相关负责人称,该网站以打击网络骗子为己任,特意提供此平台,让骗子的信息在这里无所遁形。由于举报网站内的所有信息均属网友自己添加,所以并不确保网友添加信息的绝对真实性。因而对网友所提供的信息不负任何责任。
记者同时了解到,这类网站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举报机会,容易采取模糊审核,就是检查一般举报者所填写的资料是否有明显的乱填行为,或重复提交。因而曾有不少被举报者向这类网站投诉,说举报资料是恶意诬蔑。
乱举报容易惹官非
南日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锦林在发表看法时说,这种网上举报骗子的网站,只要发布的信息与事实相符,不存在侵权问题。但如果与事实不符,便侵犯了相关企业的名誉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他指出无论是否事实在网络上发布这类信息还是需要慎重处理的,绝对不能将对方的照片在网上发布,一经发布就已经属于是侵犯名誉权,对方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也应该用省略的方式公布,如只公布名字的其中一、两个字,电话号码则应省去其中的一些数字。
马锦林同时提醒,由于我国目前对名誉权的重视不够,加之发布受骗信息的网友都使用网名,想找出真正的信息发布者需要通过公安机关追踪IP地址,有时也未必能找到本人,这些客观因素增加了这方面的监管难度,容易被利用为打击甚至诽谤对手的平台。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