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名校的渴望,几十年来人们的情怀不变。时至今日,这种“名校情节”表现得尤为强烈。然而,名校不是只有一个叫得响的老牌子,也不只是有高质量的升学率。在国内教育日益走向国际化的潮流下,在民办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并成为日常教育的一部分时,“名校”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名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近日,广州多家优质名校的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民办学校的竞争力已由原来的硬件管理,转向软件提升和管理服务;其中,民办高中的生存尤其面临特色和质量的双重考验。
李建民:(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校长)
公校民校硬件差距缩小“特色、质量”成民校竞争力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硬件的优势时代已成为过去,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时期,也迎来了发展突破的最好时机。”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校长李建民这样概括当前广州民办名校的生存现状。
他指出,民办名校发展前期,公办学校的硬件设施普遍不够齐全、不够先进,教师待遇也普遍处于低水平状况;而民办学校则可依靠硬件设施的绝对优势,通过高薪聘请优秀教师来吸引大批优秀生源,因此更具优势。
“但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公办教育的投入,公办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与民办名校的差距越来越小,一批批知名公办学校更是超越了现有的民办名校;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公办学校,更是占绝对领先地位。”
李建民认为,“名校”的构成要素有三点:一是硬件设施;二是优质的师资队伍;三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四是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于现在的民办名校而言,要继续保持竞争力和优势,特色和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需要指出的是,民办名校一定要平衡好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严把招生质量关,吸收适合学校教学和发展的学生;二是要继续办出学校特色,而且是有质量的特色。”李建民表示,“不是有几个外教就是英语特色,也不是能跳几支舞、唱几首歌就是艺术特色,所谓的办学特色,就是要能给学生提供适合其成才的平台。”
李统耀:(广州育才实验学校校长)
培养师资比引进重要教育从“师本”转向“生本”
针对如何保持优质的教学质量的话题,育才实验学校校长李统耀认为,引进和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学习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是核心。
“随着民办学校数量的增多,以及公办学校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力度,民办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的优势正逐渐淡化,现在更多的是比拼学校的软件力量,尤其是师资水平。”李统耀认为,人才的来源一靠引进,二靠培养。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引进只是基础,而培养是提高,培养比引进更重要。“这是因为,高标准的引进只是为建设师资队伍设置一个较高的门槛,保证较好的教师整体基础;而培养则可使新教师尽快了解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理念、目标,从而对学校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
不过,教师的培养也不是一个突击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完善的成才和考核机制。据李统耀介绍,目前育才实验学校构建了专门的干部成才基地,以育才实验学校和香江学校为培训基地,有目、有步骤地培养大批教育、教学骨干。
除此以外,李统耀认为,学校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转化“师本教育”的现状,实施“生本教育”思想。据了解,“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似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即促使学生由被动地“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从“听懂了”变成“学会了”;而在学校管理中,则促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