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4月18日~4月19日在广州调研时提出,广州要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路子,努力成为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昨日,广州市社科界的专家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现代宜居城市两方面进行了解读。
记者黄蓉芳
问: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广州调研时要求,广州要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路子,努力成为我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您对广州新定位有何评价?
“首善之区”理念反映了世界上都市化的一种规律性趋势,即建设具备产业和文化竞争力的“巨都”。
涂成林:汪洋书记对广州的新定位,涉及到现代城市功能两个最核心的内容,即经济建设与生活质量。
郭艳华:广州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汪洋书记提出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宜居城市,就从全球视野以及更加开放的思路为广州描绘出了新的城市定位和新的产业发展目标。
李永宁:所谓“首”是指广州作为华南区域乃至国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而对于广州这样的都市,用了“区”而不用“城”,突出的是对珠三角都市圈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这种理念反映了世界上都市化的一种规律性趋势,即建设具备产业和文化竞争力的巨型都市区域(简称“巨都”)。
问:汪洋强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为广州及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指明了方向。您对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有何建议?
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本来就是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这些功能与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关于“全球城”(global city)的基本内涵相吻合。
涂成林: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本来就是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这些功能与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关于“全球城”(global city)的基本内涵相吻合;另一方面,从1小时经济圈来看,广州作为特大城市,的确处于珠三角甚至大珠三角的地理核心,这也是广州作为核心所具有的区位优势。
李永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实际上我理解就是一种“巨都”理念,根据世界上发达的从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巨都”能产生一种互补互利的发展效应,它往往有一个主要中心,带动和影响若干个城市中心,依照自身的特点形成综合的城市区域竞争力。
问:增强群众幸福感,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城市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市民拥有归属感的重要方面。
涂成林:我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有了幸福感,才会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是一个现代城市真正的成功。一是城市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于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二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市民生活的方便程度;三是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增强市民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四是努力提高市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五是切实加强对来穗流动人员的服务,增强他们对广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郭艳华:第一,改善治安条件。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城市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市民拥有归属感的重要方面,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城市是绝对谈不上幸福感的。第二,切实增加居民收入。经济基础是幸福感觉的前提条件,拥有财富就拥有了至少一半的幸福感,因而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第三,要倡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精神世界的提高,再高的物质水平也很难感觉到幸福。
问:汪洋说,广州要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跳出广州谋划发展广州”,您有何具体建议?
广州需要承担起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责任。要按照经济规律而不是行政区划来考虑广州的城市定位与功能配置。
涂成林:汪洋同志提出要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跳出广州谋划发展广州”,这是一个新提法,也是对广州功能的一个新定位。我们要明确,广州是广东的广州,也是世界的广州,广州需要承担起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责任。要按照经济规律而不是行政区划来考虑广州的城市定位与功能配置,还要加强与周边城市与地区的协调,树立“错位发展”的理念,在确立城市高端发展的目标的同时,不仅不与周边城市争资源争项目,反而要通过产业和技术的转移支援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李永宁:“跳出广州谋划发展广州”是一种科学的区域发展观,是解放思想的新思维。现在的“巨都”发展都不是孤立和割裂的,广州和珠三角都市圈以及国内其他的巨都区域,甚至与相关的国际都市区域,也都将产生区域间的产业分工。我们现代产业体系,要看到上游的产业群挑战,也要看到下游的产业群的延伸。对于区域产业体系的整合,首善之区的广州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合作,有着其他巨都区域可能不具备的优势,因为区位的和行政的原因,所以前景是具备可操作性特征的。
问: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方面,您认为广州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您有何建议?
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广州建设成为南中国的“水城”。把绿色引入城市,创建家园城市。
涂成林:一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应拓展世界视野和长远眼光;二是城市管理体制仍然需要创新;三是城市建设在人性化方面仍待改进;四是“山、城、水、田、海”格局要有新推进。我认为,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广州建设成为南中国的“水城”。
郭艳华:第一,把“绿色”引入城市。建立起以公园、绿地、绿化景点为“点”,以沿街、沿江、沿路为“线”,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庭院,居民住宅区的屋顶、阳台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第二,创建家园城市,把城市建设得像自己的家园一样有亲切感和舒适感。第三,还城市于“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使城市的发展投资于自然,尊重自然的价值。
李永宁:要大手笔打造有区域中心意义的,有国际区域意义的,甚至有世界瞩目水准的“首善景观”,对于广州新轴线一带的地标,希望有配套的项目进行优化和延伸,城市的环境应该是可以沉淀的城市文化经典故事,是现代化首善之区的容颜。
问:增强文化软实力,广州需在哪些方面下工夫?
要继续解放思想,积极开放,向海外学习,“引狼入室”,在竞争中求发展。
涂成林:增强广州的文化软实力,一是要有总体的规划,明确广州的文化优势和文化积累,确立广州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形象;二是要确立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积极开放,向海外学习,“引狼入室”,在竞争中求发展,四是政府要加大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原创,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郭艳华:第一,要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人人爱学习、人人讲学习的良好风气。第二,倡导全民读书活动。
大洋网友热评“首善之区”
网友“子非鱼”:
首善之区,顾名思义,是要从道德建设上下大功夫。广州要成为广东的首善之区,提出这个想法其实是非常有远见的。相对于物质建设来说,精神层面的建设更为重要。
网友“路人甲”:
刚刚来广州工作两个月。在路上问路的时候,几乎是次次碰壁,回答你的只有一个冷漠的“不知道”。我不知这个城市怎么了。
网友“五花”:
首善之区的提法很好啊,广州是中国最具有包容性的城市之一,本地人大多很善良,对外地人也好。最需要提高的是文化实力的建设和宣传。希望继续在文化建设上多多用功,因为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啊!!!
网友“luming”:
自我开发人的善意,让广州慢慢成为首善之区。
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本报评论员
汪洋书记提出了广州要建设“首善之区”的新定位,为广州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广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认识自我、加快迈向国际先进城市行列的重大机遇。以“首善之区”来审视和定位广州,必将大大提升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
广州建设“首善之区”,内涵极为丰富,它首先是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首善之区”。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广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综合优势明显,有条件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作出表率。要科学确立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
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广州要做到“首善”,不是要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关键是在产业结构上能够在全省发挥引领作用。迈向“首善之区”,必须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有广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广州产业国际竞争力。最近,作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广州提出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作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与广州建设“首善之区”的产业目标是一致的。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还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首善”全省、引领全省,归根到底是要服务全省。珠三角城市密集、城市间必须错位竞争,才能谋求合作共赢。汪洋书记明确广州要重点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因为这些产业都是作为中心城市服务全省、服务珠三角城市群的关键产业,是“首善”的基本要件。把这些产业发展好,不但有利于广州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推动珠三角城市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