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力唱房价“拐点”的诡谲,难保不是又在挑起一轮新的涨风。如同股评分析大师们正在呼唤散户逢低吃进,别错过了低吸良机。
岁末年初,有关房价“拐点”的论调甚嚣尘上,处处充斥着“拐了、拐了”的声音。各种佐证“拐点”来临的数字铺天盖地,“北京房价下降20%”,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涨幅过快的一线城市,交易量急剧萎缩;紧接着,爆出中心城市的楼盘吹响打折集结号的消息———“不少楼盘都在打折,送东西,车位、物业费、全装修”……一时间,楼市仿佛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领涨之地的房地产中介罕见地涌起一股“关店潮”。房价“拐点”真的来了?还是地产大亨集体上演的一出“卖拐”小品?
房价“拐点”是实景还是幻象,百姓的感受可以说明一二。不少市民感到困惑:“最近有人说房价拐点到来,但我去年10月看中的楼盘却还在涨。”其实,按照现在的房价,即使下降10%~20%,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得起动辄数百万元的房子?据测算,一平方米房子,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分别需要人们8.2、5.6和6.9个月的收入。
国家发改委最新在官方网站发布的统计数字,多少为房价“拐点”悬疑揭开了一点真相。数据显示,200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与上月持平。调查还显示,2007年1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7.5%,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涨幅排名靠前。
那么,到底谁在放大房价“拐点论”的幻象?一段时间以来,老百姓急盼房价“拐点”,在政策连环拳面前,持币待购的观望情绪渐浓,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一位房产中介人士说:“过去人们揣着钱看房子,而现在不看几十套房子是不会轻易出手的。仅仅几个月前,100多万元还能买个房子,但现在没有200万元,是买不起什么房子的。”影响房价的各方力量陷入僵持。开发商深知眼下老百姓等待房价下降的心态,有些楼盘就用“拐点”的概念来忽悠人,先升后降,明降暗涨,所谓优惠往往是蒙人的,不过是房地产商面对宏观调控的“集体做戏”——假摔而已。
一家中介机构的负责人直言,“我们的数据被误读”。“目前二手房的连续高烧局面已让部分购房需求提前透支,需求减弱,但这并不等同于房产价格的绝对量下跌,而是涨幅趋缓。”明眼人看到的是,SOHO北京公馆在2007年最后一周开盘,平均销售单价竟达到4.2万元/平方米。《市场报》的调查发现,北京东部的几个楼盘,无一例外均是价格疯涨,并未出现具有“拐点”意味的规模降价。不仅北京,率先降价的广州实际上也并未降价。据广州一家楼市杂志主编跟踪房价发现,广州一些楼盘的价格实际在“明降暗升”,拉价后再给很多的折扣,但最后计算出来的房价比前几个月实际高出几千元。
房地产商力唱房价“拐点”的诡谲,难保不是又在挑起一轮新的涨风。如同股评分析大师们正在呼唤散户逢低吃进,别错过了低吸良机。
小品《卖拐》里面有一句经典对白:“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你看吧,这就是我强项。”“我还不知道你那强项,听说人家买马上人那卖车套,听说人家买摩托上那卖安全帽,听说人失眠上那人家卖安眠药,听说人家———”“别说了,这叫市场,抓好提前量!”
听说老百姓盼房价下降,开发商就抓紧卖“拐点”。“拐点”其实只是开发商的一种营销策略。在最新一轮的房地产博弈中,为了拽住暴利年华的尾巴,房地产商正在加紧挟持社会整体,企图把工薪阶层绑上房价博弈的战车。
别上了地产大鳄们的“拐”。房产商们大声嚷嚷房价拐点出现,跟以往的政策出台后称效果立竿见影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扰乱宏观调控。自从2003年全国性房价上涨以来,每当房地产市场出现风吹草动,“拐点”说就会出现,之后在坚硬的房价前烟消云散。面对“拐点论”,某位地产大亨终于冒出一句实话,“过圣诞节哪个商场不搞促销?”
吵吵拐点,说明房地产商们已经黔驴技穷了,也表明在密集的宏观调控风云下,房地产业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也许,连续高烧的房价,是该退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