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广州有故事的菜介绍

广州有故事的菜介绍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和味牛杂萝卜
和味牛杂萝卜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厨师发明的。光塔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带曾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聚居地。出于宗信仰,伊斯兰教教徒都不吃猪肉,故一个回民厨师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开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肠、牛膀、牛肺、萝卜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种味料的酱汁慢火炆好几个小时,等牛杂炆透了,而萝卜又吸慢了加入牛杂味的酱汁后,再剪开小块,用小竹签串着醮辣椒酱吃,曰为和味牛杂萝卜,入口回味无穷。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来光顾。于是,善食的广州人都纷纷仿效,和味牛杂萝卜一味流传至今了。

有故事的菜
和味牛杂萝卜

◇老徐炒糕粿
“老徐炒糕粿”的经营者徐春松,今年已六十八岁。他原籍潮州市。1940年到汕头市经营炒糕粿,开始,他担竹架走街穿巷,一头炉鼎,一头原配料,五、六年后,名声越来越大,便在新兴街中段头开间店铺,固定下来。当时全市经营炒糕粿的不下几十家,但只有“老徐炒粿”闻名遐迩,老幼皆知。这是甚么原因呢?主要是徐春松选料讲究、精工制作、讲求信誉、保持质量。仅炒粿时所用的沙茶,便是老徐自己用(鱼帝)脯、辣椒干、虾米、花生米、萝卜籽等三十多种原料熬制而成,香味浓郁,“老徐炒粿”讲究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老徐炒粿”用的蒸糕粿也是选用上等好米磨成粉浆,蒸得恰到好处,不能太软,也不宜太硬,切块时也十分讲究,每块切成半寸宽、一寸长、四分厚的长方型,便于煎烙,也容易入味,使之咸甜适中。候糕粿煎得赤黄后,再加入色油、上等鱼露、沙茶等配料,并烩入肉丝、鲜虾、蚝仔、鸡蛋、韭菜黄等菜肴,便可以上桌了。“老徐炒粿”味道十分鲜美,许多顾客说:吃“老徐炒粿”,连舌头都快吞下去了!

如今,徐春松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仍受聘到新兴餐室即“老徐炒粿”的老店当技术顾问,把技术传授给年青一代,让这个著名的传统小食永葆青春。

有故事的菜

老徐炒糕粿

◇广州鸡仔饼
广州风味饼食之一,初名小凤饼,用猪肉、糖、白芝麻、瓜子仁、榄仁等拌香料作馅,面、糖、油糅匀作皮烘成。金黄油亮、酥脆甘香、咸甜适口。相传一百多年前由成珠楼婢女小凤创制。小凤为了温饱,把宴客剩下的菜肴收集起来,加些面粉和梅菜汁压成饼块并烘干,以备充饥并送给穷姐妹。一天,主人家来了客人,小凤用此饼待客,得到主人和客人的赞赏,成珠楼老板便命师傅如法炮制,并取名“小凤饼”;又因其形状似小鸡,故又名“鸡仔饼”。

有故事的菜 
广州鸡仔饼 

◇芋味三绝
“芋味三绝”之芋酥,是潮汕小吃之一。头绝是炸羊酥。它选用上等山芋,刨去芋皮,切成薄小片,晾干后放入油锅中炸酥,捞起后过滤去油渍,投入滚烫的白糖液中。捞起冷却,再均匀地撒上炒熟的白芝麻和切碎的芫荽便成。
芋泥是另一绝。芋泥在筵席中往往是作为最后一道菜上桌的,取其头甜尾甜的意思。芋泥的制作方法是:将芋头蒸熟后,碾细成泥,加上豆沙、白糖、炒熟的芝麻粒与白肉丁、煮熟的莲子、少量的橙汁或切碎的柑饼,再蒸一蒸便成了热乎乎而不冒烟,粘滑而不挂碗,清香甜美、油而不腻的潮汕小食。关于芋泥,人们总喜欢讲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当年林则徐受道光皇帝的委派,入粤禁烟。英、德、美、俄等驻广州领事,设宴请吃冰淇淋,林则徐见这“洋玩艺”直冒热气,不敢贸然入口,老外们见其小心翼翼的样子,便十分不礼貌地笑了起来。林则徐不动声色。次日,林则徐按外交礼仪,设席回敬。几道凉菜过后,便上芋泥,一位领事以为又是凉菜,便用汤匙舀了满满的一勺往口里送,结果烫得哇哇直叫。
第三绝是翻砂芋,过去是中秋节的应时食品。芋头去表皮后,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隔一会儿,再将芋块放人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即将芋块放入,拌匀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这就成了又香又脆的翻砂芋。关于翻砂芋,也有一个颇为壮烈的故事:当年元兵攻进潮州之后,为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即三家一保,每三家养一个元番,任元番随意到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同元兵睡觉。百姓忍无可忍,相约在八月十五日夜将元番杀死。结果一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被斩尽杀绝。老百姓怒气未消,又将芋头当作元番脑袋,切成条状,放入油中炸,捞上来后加上糖,用它来拜月娘后吃掉。

有故事的菜
 “芋味三绝”之芋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