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介绍

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介绍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广州」药洲遗址
位于广州市教育路。是南汉园林遗址。南汉王刘岩建都广州时兴建,尚见水石洲渚布局。北宋成为士大夫游览避暑胜地,南宋时湖上种白莲,建爱莲亭,明代以“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广州」清真先贤之墓
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桂花岗。传为早期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士阿布·宛葛素的墓地。墓园面积约2200平方米、墓室上圆下方,穹窿形,回声响亮故又称“响坟”。周围广植花木,还有拜殿、牌坊、古井与知名伊斯兰教徒墓地。

「广州」南海神庙(含浴日亭)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庙头村。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史迹。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下诏始建的国家坛庙。中国出海商船、渔船例亦祭拜。现有清代以来牌坊、五进殿宇、浴日亭等和唐宋以来珍贵碑刻。占地两万余平方米。

「广州」广州古城墙 
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建。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共200米已修缮复原,雉堞严整。其余只剩下10米高以下,高低不一的残垣。

「广州」琶洲塔 
位于广州市新洲琶洲村。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落成。八角九级穿心壁绕平座楼阁式砖塔,内分17层,高50余米。石塔基8边均刻八卦图样,基角托塔力士刻工古朴。“琶洲砥柱”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广州」石井桥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乡。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五孔石梁桥,长68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一次进犯石井乡一带,团练武装奋起抗击,迫退侵略军。桥栏上仍留有当时侵略军炮弹洞痕。

「广州」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
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是祭祀五仙的谷神庙。明洪武十年(1377年)迁建于坡山现址。后殿明代木构架保存较好。殿后岭南第一楼内悬明代万斤大铜钟。东侧原生红砂岩上有坡山古渡头遗迹。还保存了由宋至清碑刻14块。

「广州」升平社学旧址(含义勇祠)
位于广州市北郊石井镇。纪念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牺牲的20余名义勇而建。原在牛栏冈,1866年迁建于此。前后两进。面宽6米、总进深18.2米。青砖石墙脚,硬山顶,砖木结构。

「广州」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1923年6月10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原为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两层小房子,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仅存基址。

「广州」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位于广州市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是前楼二层、后楼三层的洋楼,前、后楼相通,砖木结构。1925年5月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址设在这里。楼前原为花园,现是广场。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
位于广州市越华路小东营5号,是1911年广州“三·二九”反清武装起义的指挥部。占地443平方米,是四进深的砖木结构民居。

「广州」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位于广州市文明路194号至200号。是一座四间相连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木楼板,四间内部有门互通。广东区委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地区区委之一。陈延年、周恩来、彭湃、阮啸仙、邓中夏、张太雷、林伟民、李森等曾在此工作。

「广州」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位于广州市东堤挹翠路与东园路交界处。原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名东园,总面积2.5万平方米。1925年省港罢工委员会在此办公。后遭反动分子纵火焚毁,仅存门楼、围墙和一些大树。1984年重建复原红楼。

「广州」广东贡院明远楼与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
在广州市越秀中路。明远楼康熙三十三年建,供监考官监视考场。为木结构两层红色楼阁,歇山顶,面阔进深均5间,围廊周匝。旁有中山大学旧天文台,1929年6月落成,长方形二层楼房,东侧相连六角三层塔楼,下为地窖。中山大学1938年再建新天文台于石牌新校舍内高岗之上,外观像欧洲古城堡。

「广州」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红花岗。为纪念1927年广州起义牺牲烈士而兴建的园林式陵园。1957年基本落成,总面积26万平方米。有门厥、纪念碑、烈士墓、多座纪念亭和人工湖。

「广州」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东区委军委旧址
位于广州市万福路190号2楼,分前后座,为混凝土结构,是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的办公室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

「广州」镇海楼 
位于广州市越秀山。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楼高5层,俗称五层楼。高28米,歇山顶,复檐五层,红墙绿瓦,雄伟壮观,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1928年重修时,楼内的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砌筑的外墙基本上为明代旧物。

「广州市」琶洲塔 
位于广州市新洲琶洲村。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落成。八角九级穿心壁绕平座楼阁式砖塔,内分17层,高50余米。石塔基8边均刻八卦图样,基角托塔力士刻工古朴。“琶洲砥柱”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广州」纶生白公祠(含“乐善好施”牌坊)
在广州市新滘龙潭村。光绪二十五年(1899)落成。三间四进。梁架、驼峰、通花横披精美。祠西街上“乐善好施”四柱三间五楼花岗石牌坊,建于光绪十七年。白纶生是广州“九大善堂”值理。

「广州」白云楼鲁迅故居
位于广州市白云路白云楼。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楼房。鲁迅租赁了西侧第一道门2楼的1厅3房。1927年3月至9月,从中山大学钟楼迁此居住写作。

「广州」仲恺农校旧址 即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位于广州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1927年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而创建此校。初期占地250多亩。尚存何香凝任校长时的办公大楼。

「广州」外国人公墓
为第一任美利坚合众国驻中国公使亚历山大·义华业(ALEXANDE HILL EVERETT)墓,位于广州市黄埔长洲镇深井岛竹岗外国人墓园。由3块花岗石砌筑,形似梯状。

「广州」广雅书院旧址
位于广州市西村西增路。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一所高等学府。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清光绪十四年建成。招收两广东、广西学生。尚存山长楼和冠冕楼。濂溪先生祠后堂和碑刻7方。

「广州」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时为大清邮局所在地。1913年该地址被划给粤海关扩建新邮局,英国工程师丹备设计,1939年重建。是广州近代较有代表性的仿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广州」广东财政厅旧址 
位于广州市北京路北端。是一幢仿欧洲流行古典建筑风格的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1919年竣工。5层楼,高28.57米、面宽37.14米,平面呈凹形。

「广州」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含岭南大学校舍建筑群“马丁堂、格兰堂”、岭南大学附中建筑群、岭南大学附小建筑群、马岗顶洋教授建筑、模范村中国教授住宅群、孙中山铜像、七进士牌坊)
位于广州市河南新港路康乐村(现中山大学校址)。1904年起陆续建筑。岭南大学旧址中心区现存由南校门到北校门中轴线一带的建筑,以及东侧的马岗顶外籍教授宿舍,东南侧的广寒宫和西侧的模范村中国教授宿舍等。1905年最早建成的马丁堂,为中国最早钢筋混凝土建筑之一,殖民地式,3层带地下室2335平方米。

「广州」中央银行旧址 
位于广州市沿江中路。1924年8月15日孙中山创办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以巩固金融,配合军事政治之推进。楼建于1914年,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欧式建筑,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

「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坟园 
位于广州市先烈路沙河顶。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为纪念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牺牲将士而建。仿罗马纪功式建筑。建有凯旋门、纪功柱、无名英雄像、柱廊、抗日阵亡将士题名碑、先烈纪念馆等和墓地。

 

「广州」莲花城 
位于广州市番禺莲花山的第二峰。城的平面略近椭圆形,面积约1400平方米。城墙以石作墙基,里外用青砖砌筑,中间填土。莲花城是清政府为禁海移民而设,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作为哨所之用。

「广州」莲花塔 
位于广州市番禺莲花山。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雄据珠江口,外来船舶以此为航标。八角九级壁内折上楼阁式砖塔,内分11层,,高48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