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彪(1864~1944)广东中山人。早年家庭贫苦,为了生计去澳洲悉尼谋生。1900年,筹集了一笔资金在香港筹办先施百货公司自任总监督。1914年,在广州长堤建立先施粤行,并附设东亚大酒店,总投资额为港币100万元,取得巨大成功。1917年,先施公司的业务扩展到上海。1921年,与蔡兴等创办了香港国民商业储蓄银行。1936年,马应彪辞去先施公司总监督之职,退休养老,但仍挂名誉总监督的头衔。1944年病逝于香港。
蔡昌(1877~1953)广东珠海人。只读过三年私塾,1891年随兄蔡兴前往澳洲悉尼谋生,于1899年携资返香港经商。1912年,他筹得港币400万元,在香港开设大新百货公司,自任经理。
1918年,蔡昌在广州西堤开设大新公司,并在惠爱路开设分店,形成广州大新公司有城内大新(现中山五路新大新公司)和城外大新(现南方大厦)。西堤公司大楼是12层钢筋水泥的大厦,自身有供电设备和电梯,是当时广州最受欢迎的购物及娱乐中心。1934年,在上海南京路兴建大新公司大厦。1947年,移居香港。1950年后,曾先后任香港慈善机构保良局局长、东华三院董事长、香港中山海外同乡济难总会委员等职,1953年病逝于香港。
马应彪 蔡昌:赚钱是商人的道德
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善于经商,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点体会得并不深,至少在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家当中,我们甚少知道某个人的犹太人背景。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以善于做生意而出名的,自然应该是温州人,从南到北,温州人的足迹似乎无处不在。但在一百年前,香山(包括现在的中山和珠海)人,也让全国明白了岭南人做生意的厉害,他们所创建的先施、永安、大新、新新中国四大百货公司,在全国完全可以说是领导潮流,风头无两。
毋庸置疑,岭南大地之所以能在近现代涌现出大批风流人物,是与地理位置及社会状况的双重作用分不开的。在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一个巨大的转型期,而为了生计,沿海地区的劳苦人民纷纷出洋去寻找出路。华人劳工在当地的奋斗,既有血泪斑斑的一页,也不乏通过聪明才智而发家致富者。创建先施百货的马应彪、大新公司的创始人蔡昌,就是这一群中的成功者。
与其他华人劳工的经历相似,他们当初都是因为家贫而远赴异国的,刚去的时候也都是从事最低微的工作,但是,有心人总是能在困境中显现出他们的过人之处。因为不懂英语,华人在当地种的菜往往被白人低价收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应彪努力学习英语,甚至心甘情愿不给工资也给白人工作,这种语言的优势让他掘到了第一桶金,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所以,对于现在到城市来的打工者,城里人大可不必侧目而视,中间也一定是卧虎藏龙的,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中间也会出一个马应彪或者蔡昌。
古话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对商人是持一种鄙视的态度。但从另一方面来理解,赚钱才是商人的道德,不精明又哪能赚钱?马应彪能够成功,从他开始学英文,到后来大胆地筹资回国开设百货店,都可以看得出来。而蔡昌更是精明,据说为了在上海选定商场地址,他每天在街头从早站到晚,并私下里与居民签订好协议,以免他们哄抬地价。
个人的精明当然是商人成功的第一步,但先施、大新几个百货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更深层原因,恐怕还在于他们将其所受到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带回到中国来,对传统思维形成了一种变革与创新,反衬出岭南文化重实际、开放意识强与勇于探索的一面。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当中,商业经济向来不发达,讨价还价是20世纪以前中国商号的传统交易方式。马应彪率先采用“不二价”的形式,是近代中国商业销售技术中一个最大的进步,无论如何都应该算是破天荒的开创性举动。这种一刀见血的方式对含糊、模棱两可、态度暖昧的传统方式是一种反叛,也最接近商业经济的本质。马应彪能走出这一步,无疑是对传统的一次突破。而聘请女售货员等形式,也是一个触动社会神经的举动,一改“店小二”全都为男性的枯燥局面。这一点现在走过了头,商家恨不得售货员全用明艳动人的清丽女性。
至于将娱乐与商场捆绑,又是马应彪与蔡昌的一个大胆尝试,他们在广州和上海设立的每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来配套,从各个层次上满足市民的所有世俗欲望,吃喝玩乐全都在-起了,想不成功都难。这种模式,国内商家至今仍在沿用。
马应彪与蔡昌的人生轨迹大致相同,都是在海外发家之后,回国发展并取得更大成功。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如果只是在外面风光,无异于锦衣夜行。但他们的投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国内商业的进步,进而影响了社会思潮的变化。也许可以说,正是包括商业在内的各种新事物的出现,才让中国社会能够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摆脱出来。
马应彪:笃守诚信
洋为中用:先施
马应彪早年家境贫寒,二十岁时前往澳洲谋生。当时他的很多中山司乡在澳洲以种菜为生,因为不懂英语,无法与当地人很好沟通,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往往被白人贱价收购。马应彪为了学习英语,宁愿为英国人打工不领工钱,不久就掌握了英语,并得到同乡的信赖,纷纷把蔬菜果品委托他出售。从为同乡菜农作代理商开始,马应彪进而在悉尼开设了一家小店,并随着业务扩展,先后开设了永生、永泰、生泰三间铺位,开始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专门在斐济种植香蕉运往澳洲,很快成为悉尼著名的华侨商人。
1892年,马应彪回国,1894年在香港开设信庄及永昌金山庄,开办侨汇兼经销进出口生意。积累了多年经商的经验后,颇有经济头脑的马应彪想,如果能把悉尼办百货公司的经营方法和管理制度带回中国,办百货业一定能获利。他把想法与蔡兴等同乡说了之后,得到他们的支持。1899年,冯应彪带着筹集的资金2.5万元,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72号买得一个铺位,开设了先施百货公司,并于1901年1月正式开业。
马应彪的经营手法非常西化,深谙包装门面之道,他把筹集的资金大部分都用于公司的装修,只剩下5000元做流动资金。
1904年,先施的业务踏上轨道:1907年,开始有盈利,除了派息派红股之外,公司还有9万元盈余。为了扩张业务,先施于1909年2月27日改为有限公司,固定资本增至20万元,并设立董事局,添招新股。而营业规模也扩张到四层楼,作为陈列货场,规模之大,一时无两。当时先施的地址为新辟的大街,行人稀疏,但马应彪深信日后此区必然繁盛,他的预测果然准确,几年间先施生意兴隆,获利数以倍计。
不二价·女售货员
“先施”公司的名孛,是英文Sincere(诚实可靠)一词的音泽,取其诚实之意。马应彪在公司开业的25周
年庆祝典礼中,曾阐释先施名字的由来,乃取自四书《中庸》“君子之道四”末节:“盖营业之道,首贵乎诚实。”倘未能先以诚实施诸于人,就很难得人信任。因此,先施公司能够明码实价,在中国首创了“不二价”的先河。
除此之外,先施当时还有多样大胆革新的经营手法。马应彪早年侨居澳洲,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故思想开放。例如招聘女售货员,在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另外,当时的商铺通常都是设置在一楼,但先施公司首创以建筑物上层作货场;买卖货银两讫之后,再发收据,亦是先施所创。这些做法现在当然已习以为常,但在一百年前,却是让人惊奇不已的举动。
先施勇于创新的精神,一直延续到此后数十年的经营当中。先施公司在上世纪30年代首次举行时装表演,以英国花布制造女装短衫裤,盛极一时。当时由于一般妇女不愿意抛头露面,为了找模特儿,先施找来塘西红牌阿姑充当模特儿,写下香港时装界历史的一页。
多种经营·百年老店
除了百货业外,先施公司还兼营其他行业,服务业有东亚大酒店;工业有汽水厂、化妆品厂、玻璃厂、铁器厂、皮鞋厂、饼干厂等;还设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先施水火保险公司和先施信托银行。
广州的先施粤行开设三年,就获利两倍,跟着又在广州十八甫和中山五路开设分行。1914年,广州先施公司就在旁边建起了东亚酒店,有电梯代步,附设酒吧、餐厅、桌球室。先施公司从小店开始,这时已经发展到有相当实力的集团公司。
1914年,先施进军上海,要在南京路建一座水泥钢筋的七层大厦,附设东亚酒店,顶层辟为先施乐园。由于工程浩大,共需集资120万元,在当时来说这是天文数字。开设先施乐园是先施公司经营手法的一大特色。它虽然是先施百货公司副业的一部分,但为先施招徕了不少顾客。先施乐园有西欧的电影、歌舞,有民间曲艺戏剧的表演,花样繁多,节目丰富,但入门只收一次门票,便可随意欣赏。
蔡昌:信奉创新
创业·大新
马应彪创办先施公司时,得到另一位华商蔡兴的大力协助。蔡兴就是蔡昌的长兄,蔡氏兄弟二人共同创办了著名的大新百货。
蔡兴在悉尼时曾与同乡马应彪一起,共同创建了永生公司,同时还曾任几间大公司和银行的董事主席。1900年,蔡兴与马应彪一起合伙开设了香港先施公司后,蔡昌也回到香港,就在先施任职,职务、薪酬都比其他职员高,但他不甘久居人下,决心要自闯一条路。于是,他抓紧学习文化及商品管理知识,借鉴了国外百货的经验,与人合资在香港开了一家小百货。
1910年,蔡昌计划开一家大型环球百货,得到了蔡兴的大力支持,两人在澳洲华侨中募股集资筹得400万港元,1912年在香港德辅道中开设大新百货公司,命名寓“大展新猷”的意思,英文名“大新”之谐音“The Sun”,以旭日为商标。
这时,香港的商业竞争已日趋激烈,先施、永安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如何生存下去就是个大问题。蔡昌颇有心计,又事必躬亲,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工作,并亲自掌握进货品种、数量,讲求信誉,生意兴隆。
在香港站稳脚跟之后,蔡昌1916年把大新的业务扩展到广州,最先在惠爱中路(今中山五路)设立分店,1918年,蔡昌又在西堤建了规模宏大、拥有八层高楼的大新公司,分别称为“城内大新”,和“城外大新”。
大新公司两间商店的经营项目不同:西堤店主要是百货零售兼营亚洲酒店:觉天酒家、天台游乐场、西餐厅、理发室、照相处、验眼配镜等项;惠爱分店是百货零售,兼营天台游乐场、酒业部、饮冰室、浴室等。
西堤大新公司大厦的布局非常新颖,一至四楼设有一条便车道,汽车可沿着楼的四周蜿蜒而上,而在屋顶又辟有大新乐园,自备有发电装置和多台电梯,这在当时是独此一家。附近设有亚洲旅馆,设备齐全,其独特设计为国内罕见,开业后顾客如云,营业额领先于同业公司。
上海·宏图
在香港、广州的成功,让蔡昌声名大振,也让他资本更为雄厚,他的眼光也逐渐投向了经济中心上海。1934年,蔡昌共筹得600万。为了选择公司地址,蔡昌亲自在南京路几个热闹街口连续几天观察人流量,“用豆粒在布袋中计数,最后选定南京路与西藏路交界的地方。为免哄抬地价,分别派人暗中接洽收购了八亩多的地,正待要动工,又被上海商界闻人虞洽卿阻挠,最后蔡昌得到香山同乡、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相助才得以最后解决。
上海大新楼高十层,仿照日本大阪大丸百货公司的形式,外观比先施、永安、新新公司更为新式,商场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为全国商场之冠。内部光线良好,装修考究,安装了冷暖气空调设备,除设有升降机外,还新设了两座全国独有、远东首见的自动扶梯。除商场外,五楼以上还设有酒家、舞厅、电影院、游乐场及屋顶花园。自此之后,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由中山华侨开创的现代商业以四大百货公司为标志,四足鼎立于十里洋场。
大新公司的经营很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商品定价低廉,而且“不二价”,无论什么人,董事也好,股东也罢,绝不卖面子、打折扣,五百多名职工都恪守这一条店规。其次辟有带有空调设备的地下商场,经营食品、服装与衣料。据说当时有一种用电动机特制的“多福饼”,七秒钟即可生产一块,顾客到这里,为好奇心所驱使,大都会买一些尝尝。另外,大新公司在二楼设书画部,经常租给文化艺术界人士举行展览。
上海大新还有一个当年轰动上海的特色,就是第一次引进轮带式、周而复始的自动扶梯,很多人就是为体验一下自动扶梯的滋味而上大新公司的。建国后这个自动扶梯拆除了,上世纪90年代,大新公司已经成了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这部自动扶梯再次出现时,仍然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