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广州高剑父:未了天下事,却赢生前身后名介绍

广州高剑父:未了天下事,却赢生前身后名介绍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未了天下事,却赢生前身后名

    高剑父(1879~1951),广东番禺人,著名国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1906年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广东同盟会会长达8年之久。1920年后,潜心进行艺术创作及教授学生,创办春睡画院,并先后担任佛山美术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等。抗日战争爆发后,蛰居澳门,继续广授门徒,并积极为抗战筹款,不为日军的威逼利诱所动,不与势利庸俗者同流合污,始终清流独立。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举家迁回广州,复兴春睡画院。1951年,病逝于澳门镜湖医院。

高剑父:像水消失在水中

  尽管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高剑父一段重要的活动就是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轰轰烈烈的革命,经历过无数的腥风血雨,但今天的后人一提起高剑父这个名字,第一个反应往往就是那个著名的国画家、岭南画派的创始人。有意无意间,那一段革命的历史已经被淡化了。隔了半个多世纪的距离,在后人眼里,高剑父已经回复到他的画家本色,一如他对革命彻底失望后,终于回归画界,专注艺术。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审视那一段历史,就能清楚地看到,高剑父的生平轨迹,事实上,仍然与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在执着于艺术、不断创新精进的同时,又不忘为国家危亡而奔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从来没有远离过高剑父的人生哲学。

国画《鹰》 高剑父绘

国画《渔港雨色》高剑父 1935年

    贫寒之家,刻苦学艺,远足求道,心系天下,壮怀激烈,名扬四海,最后又静守书斋,培育后人……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们似乎都在延续着这样一个共同轨迹。从这一点来说,高剑父也不例外,尽管他一度是以离经叛道的形象受到传统守旧派的大肆攻击。

    去日本之前,高剑父接受的是传统的国画教育,并且已经得到了画界的公认。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接触到西方的新思潮后,他对传统国画理论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与领悟,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观点。于是,他倡导对传统国画进行改革,并提出“高揭艺术革命之大旗,从广州发难起来”。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高剑父这样的理论和举动,是需要一种宏大的气魄与胆略的。这样一种大胆的理论,自然让传统守旧派对他非常愤怒,视其为“国画叛徒”,是“大逆不道”,谩骂“岭南画派是日本画、西洋水彩画,不是国画”。如果不是对传统有着深刻的体悟与领会,高剑父接受新思潮影响以及倡导“国画革命”,显然就缺乏了产生的依据。

    高剑父从来不是一个只专注埋头画案的画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始终都在影响着他的选择。与孙中山、廖仲恺等革命志士的相识并相知,只是个机缘巧合,偶然中的必然。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中,与以往的文弱画家形象相比,高剑父的表现简直可以用判若两人来形容。

    从艺术成就来看,高剑父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生性平和的艺术家。在他高喊“艺术革命”的口号声中,在他革命期间终日与死亡相邻的日子里,就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另一方面,高剑父的书法极富浪漫色彩而锋芒显露,被认为是“战笔狂草”,更别具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后人评价为“大有怀索、富有张旭狂草的灵动笔致,恰好是继承传统而又别具新意的有力明证”。

    因为出身贫寒之家,所以才具备坚毅顽强的奋斗精神;因为有与国外新思潮撞击,才会出现一个与文弱画家形象截然不同的坚定革命者与国画改革者;或许是因为理想在现实中的屡屡挫折,满腔的爱国热情才会更强烈地转化成艺术创作的动力与灵感……可以说,艺术的成就既是个人的天生艺术气质使然,更是时代使然,这一点,在高剑父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今,岭南画派的成就已经有目共睹。高剑父不仅开创了一个流派,更形成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传统。如今,令人称道的是,他的众多学生中没有一个完全拘泥于老师的框架:关山月的奔放苍劲、富于神韵;方人定的意趣深沉、老练浑厚;黎雄才的雄浑秀逸、滋润灵动……

  一个人的故去,博尔赫斯有句精彩之至的比喻:“像水消失在水中”。拿来用到高剑父的身上,也是非常的贴切:他对传统中国画技法的改革精神沿袭到他的后辈画家,并最终与传统技法合而为一,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刘炜茗)

画家出道

    从小喜欢画“公仔”的高剑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师从当时广州的名士居廉学画,这给家境贫寒的少年高剑父一个继续梦想的机会。

    居廉注重生活体验与积累,实地观察自然生长的花鸟虫鱼,坚持“以造化为师”,绘画史上称为“居派”。居廉以卖画和教授学生为生,学费甚高,在一位族叔的大力推荐下,高剑父刻苦学画的决心感动了居廉,慷慨免费收了这个学生。高剑父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以惊人的毅力学画,很快在居氏门下出类拔萃。

    因为家庭负担重,高剑父18岁时几乎不能继续在艺术道路上走下去了。又是一个机会,居廉门下有一位大弟子伍德彝,系名门望族之后,看中高剑父的出众才华,可以为自己代笔,于是提出可以资助他继续学画,条件是要高剑父拜其为师。既要实现心中的目标,又要考虑到自身的经济窘况,高剑父觉得拜年长自己20岁的伍德彝也不辱人格,于是答应下来。从此,他借伍德彝与众多收藏家交往的难得机会,临摹、钻研诸多古代大师们的名迹真品,大大开阔了眼界。在伍家两年的时间里,高剑父对宋、元、明、清各家画派的风格与神韵有了相当全面的了解,技法也突飞猛进。随后,高剑父得到一位资本家的帮助,到澳门入读格致书院,开始学习素描,接受西洋画透视、光、色等技法教育。这时候,他已经开始萌发国画革命的想法。

  28岁那年,已经在画坛小有名气的高剑父在广东公学等新学堂兼任图画教员。此时,他已经受到反清革命运动的思想影响,办起了一份《时事画报》,宣传、鼓动革命。此时他结识了在广州担任教职的日本名画家山本梅涯,山本对高剑父非常赏识,对他进行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并力促他到日本去深造。 洪流中的“革命画家”

  1906年,28岁的高剑父孤身一人到达日本,此时已经身无分文,但幸运地得到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帮助。廖、何夫妇帮助高剑父渡过了到达日本后的第一个难关,更帮助其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高剑父在日本期间,先后参加了“白马画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研究会”等艺术团体活动,边研究东、西洋画学,边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中。1906年7月,他到日本半年后,就加人了同盟会。

    画家爆发出来的革命热情是惊人的。高剑父在各种集会上发表异常豪壮的演说,并屡次向孙中山请缨,要求派他担负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随时准备为革命流血牺牲。孙中山、黄兴对高剑父非常赞赏,于是派遣他回国,担任广东同盟会会长,秘密策划南方的革命活动。

    高剑父回广州后,以“守真阁裱画店”为掩护,积极发展会员,宣传革命,并制造土炸弹、组织暗杀团、敢死队。1910年,他参与策划了新军广州起义;1911年,参与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高剑父护送黄兴逃亡香港,其后潜回广州,组织和策划更多的暗杀活动。

  辛亥革命后,广东革命军组织政府,协议推举广东都督,有人提议高剑父,有人提议胡汉民。高剑父当即声明,投身革命不是做官,自己的抱负仍在于艺术。在此后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高剑父逐渐陷入迷惘,生活重点又重新回到绘画。他与陈树人一道,先后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主持过《中国报》、《真相画报》等刊物,不遗余力传播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主张,使艺术直接或间接地为革命服务,同时大力宣传自己改革国画、提倡美术革命的艺术主张。

高举艺术革命的大旗

    在日本研习画法的时间里,高剑父受到世界艺术思潮的影响,认为国画不能墨守成规,加上平日对自然事物的体察,逐渐领悟到中西画理的相通之处,开始努力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对光影和色的描写表现等技法融人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不断地尝试与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种鲜明的风格,为岭南画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高剑父1914年从日本返回上海,大力提倡“美术革命”、“国画革命”。这一年他刊行了《剑父画集》。

    1921年,高剑父与老友陈树人、五弟高奇峰以及弟子容大块等一起倡导“新国画”,并筹办了“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展出了许多从思想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都完全与旧形式的国画有鲜明区别的新国画。他号召“高举艺术革命的大旗从广东发难起来”,挺出“艺术大众化,大众艺术化”的口号,这些理沦与口号,在当时的国画界引起很大的震动。在《我国的现代国画观》中,高剑父提出:“不管什么画派,也不分中国和外国,都以去芜存精,一炉共冶,创立出一种不脱离民族风格而又推陈出新的现代新国画。”

    高剑父认为,反对改革国画的人就是主张复古的人,是不懂得艺术也要革命、要前进的人,唐宋元明清历代各派画家都有长短,学者如“定于一尊”,就会产生门户之见,抑彼扬此,阻碍绘画艺术的创作发展,赶不上世界文化艺术日新月异的潮流。他的这些主张反映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时走在趋势前列的徐悲鸿、林枫眠及岭南画派的艺术成就和影响,都证明了高剑父论断的正确。

    1923年,高剑父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设帐授徒,以方便更多学面者。此后,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先后入春睡画院学画。除此之外,他还先后创办过南中美术专科学校、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并先后任广东美术学会会长、中央大学及中山大学教授。

    1931年,高剑父游历印度,钻研波斯、埃及画作,画风及内容均有突破。他善用渴笔、秃笔,分披纵横,苍茫郁勃,自成家法。代表作《雷峰夕照》、《恒河落日》等,长烟满目,古迹苍凉之象,跃然纸上。1934年,他的作品《松风水月》被收入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院的“中国绘画展览会”,并被德国政府收藏。

高风亮节的爱国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剑父在广州及港澳等地举行义卖画展,全部收入都用来支持抗战,赈济灾民。1938年,他迁居澳门。当时澳门一片混乱,歹徒以为高剑父是名家,必定腰缠万贯,绑架高剑父的长子。结果长子失踪,夫人一病不起,对高剑父是个极大的打击。

  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投靠日本甘做汉奸,拉拢旧友陈树人、高剑父。高剑父严词拒绝,并且义愤填膺地宣布:“这是大节攸关,我与汪虽属深交故旧,至此也不能不与汪一刀两断。汪精卫已成奸逆、遗臭万年,虽未盖棺,亦可定论”。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的鼓励下,他的学生关山月离开澳门,深入内地,到战地写生,宣传抗战,踏上革命道路。临行前,高剑父以“出山泉水浊”来告诫他要保持民族气节与个人尊严。

  客居澳门期间,日本人看中高剑父的声望,力促他出山,高剑父极力躲避,为了不让日本人找到自己,甚至经常到后半夜才回到家中。

  抗战胜利后,高剑父的健康状况已经相当差,但仍想着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艺术教育事业。1951年,高剑父在香港表示,赴南洋开完画展后将回到解放后的北京,与宋庆龄、何香凝等老友相聚,虽然不久因病去世而不能成行,但其爱国家、爱民族的热忱,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