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广州刘纪文:70年前,广州的全才市长什么样?介绍

广州刘纪文:70年前,广州的全才市长什么样?介绍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刘纪文(1889~1956),字兆铭,1889年9月生于广东东莞,祖籍顺德大良。1909年,他刚20岁就加入同盟会,负责秘密工作。1914年中华革命党成立后,他一直追随孙中山,10年内不离左右,基本属于机要秘书和内勤特务的角色。1932年~1936年,此时恰逢有“南天王”之称的陈济棠控制两广,使刘在建设地方和振兴实业方面颇有作为,奠定了广州和广东在纷争时期的稳定发展的基础。于1933年2月15日建成的海珠大桥,这是刘任内的最大工程,也是广州甚至整个国内最著名的工程之一。同样值得称道的,刘任广州市长不满4年,共计修马路39万多英尺(约合11.7万米),并明确界定市内路线1356条。作为教育救国论的身体力行者,刘还在广州首创六年制国民义务教育学校100所。

刘纪文:善德是政治和行政的血液

    要到清明了,窗外的阳光明晦不定,空气中飘着南方特有的腐殖质的味道。中山图书馆阅览室内,故纸和樟脑丸的混合气息,使人有一种轻微的眩晕,看待身周的一切事物都有疏离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在翻阅1920年代南京特别市政府秘书处编纂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会觉得我是在看时人的文字, 而不是那么久远。

    我看到的,是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的就职报告,还有许许多多的讲话、总结、会谈、协商,政治或行政的言论。这些,当然不是抒情散文或者时政评论那样轻松和流畅,但从中我却越发清楚地窥见了中国近代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一个侧影,以及市长这个职位之后的刘纪文其人,不管他是南京还是后来的广州的行政领导——还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致和风骨,不因动荡而变迁。

    早在公元前8000年时,底格里斯河就出现了世界上最初的城邦——耶利哥。但这只是空问意义或者是原始军事目的下的聚居地点,犹如太平天国时期的天京(南京)。真正使居民成为生活共同体的城市自然是雅典和罗马——这些城市,不仅是“城郭”和“市场”的结合体或者说生活欲望的载体,还有一种城市的精神或者说艺术的气质贯注其中。

  刘说,罗马帝国内城市繁荣,代表了文明史的巅峰,表面上看是帝国秩序的稳定和通都大邑的昌盛,关键是造就了素质优秀的市民和史无前例的市民文化。至于中世纪的欧洲,在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虽然也有圣托马斯·阿奎那亚那样的伟大人物,但城市的衰落和科学以及宪政制度的式微却是无法否认的。他认为,主要原因是——教育。他说,教育,是市政的重中之重。

    这番话,即便放到现在也不算老生常谈,何况是在中国城市化初期。张仲礼先生在《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中,提到城市化的内涵,首先在于流动和迁移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民众个体权利的觉醒和受到尊重。作为国民党政府的最高地方政府官员,刘纪文强调,有大批的农民涌向城市和都市,有人如临大敌,有人视而不见,这都是不正确的对策,首要的是解决核心问题——教育,原来城市之外的人都可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部队。

    主政南京和广州期间,刘之政绩多为人所乐道,最著名的是草创南京道路系统和广州道路系统以及市区街道分界。他对市政的计划,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现在南京最早的柏油马路,称为“中山路”,计长10.5公里,其设计图样,是他在新婚不久,伏在家中客厅地板上画出来的。要落实这一路线,需要拆除沿线许多达官巨贾的房屋。为了征信于民,他首先排除巨大压力,拆除了蒋介石的总司令部和官邸,一分为二便于中山路从中穿过,这才顺利开通,仍不免得罪多方。

    事实上,刘虽精通市政和理财,但并不属于科班出身。他的军事和党派色彩很是浓厚,在广州,尤其是在梳理地方政府与军队系统的利益纠纷时,都不无帮助。用刘自己的话说,他少时习儒家文化,长大服膺三民主义,但后来为着革命需要游学欧美日本。从刘的经历和表达不难看出,刘身为职业政治家和行政官员,其性情、视野、才华发育均十分完善。

    《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说,贵族制政体下的城邦会孕育出优良的政治家。中国与希腊不同,南京广州与雅典也自不同,国民党政府强调的“精英治国”与贵族制也不一样,但刘纪文所生活的年代,中国已无可避免地走向现代走向世界,他已无法成为一个完全中国意义的官员,他的出身、他的阅历和他的理想,不断接触、撞击、啮合、交融,就构成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可以让我缅怀和遐想刘纪文的,不只是苍黄的故纸,不只是陈旧的海珠桥和马路,不只是他和宋美龄的“城南旧事”,还有当下的城市建没……

交通·命脉

    1932年~1936年,刘纪文当了不到4年的广州市长,此时的外部环境与前大有不同,这就是控制两广的是有“南天王”之称的陈济棠,此人在地方实力派中反蒋最力,但在建设地方和振兴实业方面颇有作为,奠定了广州和广东在纷争时期的稳定发展的基础。刘和前任林云陔在他的支持下.为广州的近代化做了许多事情。

早在光绪年间就曾有人提议在此建桥,从1933年落成到如今,海珠桥都是广州城的标志。

由刘纪文主持的建成于1933年的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今孙中山文献馆)。红墙绿瓦,典型的中国宫殿式建筑。

    刘上任初期,即饬令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致力于城建总体规划。经长期研究,制订了全市的道路系统规划并绘成系统图,然后请专家参与讨论休整。方案确定后,报省政府批准后并转西南政务委员会备案,于1932年向全市公布。此后市内道路建设逐年按规划进行。每年开辟一条新路,都要由工务局作具体测量和完成技术设计工作才能动工。

    就市政而言,林云陔时期开始立项设计的海珠大桥,于1933年2月15日建成,这是刘任内的最大工程,也是广州甚至整个国内最著名的工程之一,终结了珠江上轮渡作为唯一交通方式的历史,为市民经济生活造福不浅。同样值得称道的,是刘在完成长堤大马路上的努力。这条路从清末开始就在修建,东由川东口至西之西濠口,到1918年才修成2000多英尺,几经拖沓,至刘任内全部完成。刘任广州市长不满4年,共计修马路39万多英尺(约合11.7万米),并明确界定市内路线1356条,最窄有2.2米,最宽有11米,使路宽有一严格标准。这种标准现在看来已不合时宜,但在当时实属首创。另外,他对市内在建工程也采取多方筹措或追加经费的举措,督促加快工程进度。如中山图书馆(旧址),由市政府呈请省府追加费用6万元,于1933年10月落成。

教育·基石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位市长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市政或城建规划。刘对规划的认识是,他早年考察过欧美各国名都,纽约、伦敦、巴黎、柏林、罗马、东京,市政场所还有道路、公园、市民广场、博物馆、歌剧院等等,认识到不光有实用理念,艺术价值还有精神追求都必不可少。因此这种规划是以十年甚至百年计的,决策的连续性和前瞻性都必须得到保证。

    作为教育救国论的身体力行者,刘还在广州首创六年制国民义务教育学校100所。他潜心研究英国、美国、日本三国教育现状,并列三国儿童入学和失学以及成年后就业情况作详尽了解,得出结论,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石。但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这种魄力和干劲,在财政支绌的当时,阻力是不难想像的。用国民党史研究者的话说,这是一扫旧时“不做事不犯错”的因循心理,颇具革命精神。

善德·全面

    事实上,刘虽精通市政和理财,但并不属于科班出身。他的军事和党派色彩很是浓厚:1909年,他刚20岁就与邓铿(仲元)一起加入同盟会,负责秘密工作。1914年中华革命党成立后,他一直追随孙中山,10年内不离左右,基本属于机要秘书和内勤特务的角色。广东国民政府时期他开始出掌财政和金融;北伐战争期间,刘一直负责后勤和军需供给。

    用刘自己的话说,他少时习儒家文化,长大服膺三民主义,但后来为着革命需要游学欧美日本。比较集中的学习是在1910年代,先后就学的有日本政治大学、早稻田大学、伦敦经济研究学院、剑桥大学等,学习内容包括法政、经济与城市建没。他还在巴黎参与中国留学生组织的美术组织“天狗会”,与徐悲鸿、张道藩等人交厚,其美术摄影也有相当功底。从刘的经历和表达不难看出,刘身为职业政治家和行政官员,其性情、视野、才华发育均十分完善。

    在军界,刘卓有影响,这些对他后来开展行政工作,在南京,在广州,尤其是在梳理地方政府与军队系统的利益纠纷时,都不无帮助。比如他出掌广州,受到陈济棠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与古应芬的特殊关系,而古是陈的前辈兼首长。但与利益集团关系太深,也使他不能专注于本职工作,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1936年两广事变失败后,主谋陈济棠下野,刘也只能离开广州,到南京国民政府做“大内高手”去了,职务和职级没有走低,实权却大相径庭。最让他痛心的还是为政生涯的黄金时期就此谢幕……

轶事

与宋美龄的无穷韵事

    我们现在知道刘纪文的第一原因,就因为他曾是“宋美龄的前男友”,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前的情人。这位中国最传奇的女人,生活过3个世纪,她的光芒掩盖了身边所有的男人。

    国民党内有两位著名的美男子都是广东人:汪精卫和刘纪文,汪是番禺人,刘是东莞人,巧的是两人都字兆铭。

    1916年,在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留学的宋美龄,在哥哥宋子文的介绍下,认识了他的同班好友刘纪文,刘“美丰仪”腹笥丰厚,性喜浪漫,对美丽大方、聪明活泼的宋美龄一见钟情。且看他当年吟咏的赞美诗:

    女人是平凡的。/月朗星稀,是女人用晨炊点燃新的一天,/牵牵连连,是女人将零零碎碎缝合成一个美丽。

    女人是不平凡的。/风雨交加,是女人为我们打开家门,/坎坎坷坷,是女人给我们关怀和温馨。

    然而,女人又是伟大的。/人们常把母亲比作美丽和博大的化身,/人类生育女人的同时,女人也生育了整个人类。

    世界少不了女人。/如果少了女人,/这个世界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七十的善,/百分之一百的美。

    刘纪文的摄影技术相当不俗。1916年暑假,他陪宋美龄出游,在旧金山唐人街和洛杉矶好莱坞,用镜头为她留下了许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瞬问,其中好几幅靓照还上了全美风行的《明星报》。经过漫长的相处、“苦恋”,在宋子文的促成下,这两位“人中龙风”终于订婚。

    但刘纪文在爱情的天平上显然属于较轻的一方,尽管他也是有名的“青年才俊”。但年轻的宋美龄曾说过“非英雄不嫁”的话,似乎主意已定。她攻读英国文学,喜欢《亚瑟王传奇》,欣赏亚瑟王的助手墨林,他是言出必中、法力无边的预言家。她更欣赏不辞艰险、独自上路去寻找圣杯的骑士。刘纪文很文雅,很浪漫,也很睿智,但他根本算不上“铁腕英雄”。因此他们的订婚与结婚之问隔着无法逾越的天堑,在40岁“雄飞世界”的蒋介石介入后,刘宋二人的姻缘有了一个美丽而无奈的结局。

    2002年,曾是宋美龄秘书的张紫葛出版新书《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里面提到数十年前有传闻宋与前夫刘纪文藕断丝连,宋坚决否认,言道二人只是订婚并无夫妻关系。但不可否认,刘从政一生直到1957年在美国去世,蒋介石始终比较关照他,这与宋美龄的进言是分不开的。

    (刘根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