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的叶仲康一家三口从原来只有1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搬进了窗明几净约50平方米的廉租房。由于廉租房地处偏僻、配套设施缺乏,他们在搬入新家后,陷入了生活不便的困境。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建设廉租房不仅要以改善百姓住房条件为终极目的,而应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目标。
下岗夫妻月公交费三百
广州2007年在白云区金沙洲建设了一个大型新社区,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回迁房等。为满足双特困户的住房需求,广州市以每平方米1元的租金,把廉租房租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市民。
下岗工人叶仲康一家三口入住金沙洲以后,发现由于缺乏配套设施,交通十分不便,生活成本在不断提高。由于金沙洲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附近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只能去广州市区里做些零工谋生,为此夫妻俩每月公交费用就要约300元。
小区入住率不足三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在新社区的居民中,老人和重症病人占的比例较高,但新社区附近没有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此外,虽然不少租户已经入住新社区半年多时间,但目前整个金沙洲新社区还没有任何商业配套投入使用,买一趟菜来回要走40多分钟。
据了解,目前整个金沙洲新社区的入住率尚不足三分之一。包括叶仲康等在内的不少租户也都表示,尽管金沙洲新社区的房子很漂亮,有阳台,还有储物房,但没有起码的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新社区的生活成本仍然较高,这样的廉租房还是住不起。
专家建议公共配套先行
目前,广州市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解决金沙洲新社区租户生活不便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仍有不少地方的保障性住房正在或将要面临因为生活配套设施滞后,以及入住后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等因素,造成租户“居住闹心”。
对此,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琳认为,政府应该统筹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考虑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在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但地价不太高的地区,比如通过旧城改造等方式配建廉租房。陈琳表示,对于那些建设在郊区的廉租房,一定要保证公共配套先行。如果保障性住房仍旧是“千家建房一家配套”,很可能会费力不讨好。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是一个城市综合性管理的问题,政府应该多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