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视窗 >> 湖南谷子地为实现父亲遗愿 40年修建烈士墓

湖南谷子地为实现父亲遗愿 40年修建烈士墓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邹光忠,一位74岁高龄的湖南“谷子地”,为实现父亲的遗愿,他千辛万苦,历经坎坷,终于成功修建烈士陵园。但由于现实的困难,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坚守,将陵园交给政府管理。

两位英雄的感召

1935年8月,邹光忠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一个农民家庭。

10岁那年的一个细雨纷飞的清明节,父亲邹培元带他去邻村扫墓。 来到两座杂草丛生的坟墓前时,父亲指着右边墓碑告诉他,这里葬着一位叫邹序龙的新化县农民运动领袖,左边安葬的是一位叫邹新藻的湘中地下共产党领导人。

后来,父亲将两位英雄的英勇事迹告诉了邹光忠。

1927年,邹序龙受毛泽东的派遣,来到家乡领导农民运动。这一年的10月6日,由于叛徒告密,邹序龙不幸被捕。敌人用铁丝穿透他的两锁骨和手心,牵游100多公里。他虽然脸色苍白,步履艰难,却大义凛然。最后,敌人用铡刀将他残忍杀害于新化城郊西门岭,悬首示众,牺牲时年仅22岁。

事后,邹培元冒死爬上城墙,偷取了英雄的首级,并和几位乡亲一起回到了家乡,含泪将其掩埋。

与邹序龙一样,邹新藻被抓后,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毫不惧怕。在一片白色恐怖的监狱,敌人剥光他的衣服,惨无人道地进行严刑拷打。最后,敌人将他残酷地杀害于长沙的识字岭。之后,又是邹培元冒着枪林弹雨,将英雄的遗体背回老家新化安葬。

在两位英雄事迹的感召下,刚读完初中二年级的邹光忠毅然参军,历经抗美援朝等战役。后来,他担任某部团政工室干部。

1969年6月,在父亲邹培元生命弥留之际,他叮嘱儿子邹光忠说:“光忠,邹序龙、邹新藻烈士的事迹,还有一些流失在民间,你将来把它整理出来,再找政府,在烈士家乡修建一座纪念碑,以供后人对他们进行瞻仰。”

1983年,邹光忠从部队专业后,回到了湖南冷水江市,并担任该市有色地质246队纪委书记。当他拿着资料去找新化县有关部门反映时,县里一些领导委婉地告诉他,新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要花费几十万元建一座烈士纪念碑,十分困难,劝他放弃这个想法。

从新化县回来后,邹光忠异常沮丧,心灰意冷。可一想到父亲临终时的遗愿,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决心自筹资金修建烈士纪念碑。

然而,高昂的修建费用却让邹光忠无可奈何。于是,邹光忠想到了收集废旧报刊挣钱。

一个人的战斗

邹光忠发现,冷水江的工厂多,废旧杂志报纸也多。为了积累更多的英雄资料,他利用周末时间到这些工厂的垃圾堆捡废旧书报,找到相关资料后就剪下来。

1994年12月,为了全力筹集资金修建烈士纪念碑,邹光忠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并迁到大女儿居住的湖南岳阳市定居。

到岳阳后,邹光忠发现当地的旧报纸更多,这可把老人乐坏了。每天一清早,他便提着大袋子出门找资料。有时饿了,他便在外面吃一碗素面或两个馒头。傍晚时分,他扛着满满一袋书报回家。那段日子里,邹光忠的脚底磨出了厚厚一层老茧。

由于体力不支,有时他一回到家里倒头便睡,可半夜总会惊醒。这时,他干脆伏案整理书稿。看到父亲如此执著,儿女们都被打动了,他们一下班就过来帮父亲收拾废旧报刊,进行剪辑。儿女们还想方设法为父亲买了一辆载重自行车,以方便他出门找资料。

1999年9月22日晚上8时许,邹光忠带着一大叠报纸骑车回家时,由于路面不好,他连人带车跌进一个大坑里。此时,一辆汽车急驰而来,竟从他身上碾过。幸好坑深,再加上袋子垫在身上,邹光忠才得以保住性命。在医院抢救时,处于半昏迷状态的邹光忠还不忘他的废报纸,嗫嚅着说:“我的袋子,我的报纸……”

康复后,邹光忠又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始了白天捡废品、晚上编书稿的生活。

然而,不幸却再次降临。2006年6月7日傍晚,正在市区某小区捡废报纸的邹光忠遭遇歹徒抢劫,为了护着收集的旧报纸,他又一次受伤了。

这些外伤对邹光忠而言,并不算什么,真正让其痛心不已的是一些人的冷漠。

为了筹集资金,邹光忠经常向一些政府部门、战友以及大企业求助,但其中许多人嘲笑他是“疯子”,有的人则以“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建什么碑”为由劝其收手。

还有一些不理解邹光忠的人,认为他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是在图虚名。

在邹光忠千辛万苦的搜集下,他终于收集了简报资料38000份,书籍50000册,进而整理素材著书立说。先后编写了《实用对联大全》、《邹序龙、邹新藻烈士浩气千秋》、《世界节日大辞典》等16部书,共1500万字,10多次在全国获奖,挣得稿费15万多元。

万人大援助

2001年正月,邹光忠请在设计院工作的大女婿设计烈士纪念碑的图纸。怀揣着图纸,他急忙赶回家乡,召集乡亲们一起商量修建烈士碑的事宜。但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于是他向新化县政府求助,虽然幸运地得到了一些帮助,但离建造烈士碑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湘西的10多名妇女听闻此事后,由于被老人的义举所感动,立即组织周边的群众捐款,把募集得来的49007元分文不差地送了过来。湖南省溆浦县的孤寡老人王菊英,住在破烂不堪的棚户中,平时靠做些小买卖糊口。当看见别人募捐时,老人竟然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1000元钱全部捐出。仅溆浦县就有数百村民,献上了数万元的爱心。

更令人感动的是,长沙八十高龄的老地下党员邹今撰老人,儿子患白血病去世,欠下数万元的巨债,自己也疾病缠身。老人听闻老邹建碑的事情后,千方百计说服亲人,一起捐款上万元。

原本是邹光忠一个人孤独地战斗,逐渐成为“合力战”。

邹光忠告诉记者,北京、新疆、山东、山西、广东、香港、台湾等地以及美国的爱心人士近万人,都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募集了数十万元资金。

2002年11月8日,在邹光忠积极努力下,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复:高17米、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烈士纪念碑终于在紧锣密鼓中开工。

2004年10月10日,新化锡溪烈士纪念碑终于竣工,邹序龙、邹新藻烈士的忠骨得以迁入新坟。

虽然纪念碑和烈士墓等修建完工,但还需要修建大门、移栽树木以及发放相关人员工资,资金缺口非常之大。“一期工程全部完工还要15万元,现在我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已经74岁的邹光忠表示,由于自己年岁已高和资金问题,他已准备将烈士陵园提前移交给当地政府,而自己则回岳阳女儿家安度晚年。

曾经的血性少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邹光忠几乎为烈士建碑耗费了大半生。

与记者告别后,邹光忠艰难行走在蜿蜒山路中,冷风吹动老人斑白的白发,但其背影却显得格外高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