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
娇小的身材,微笑时露出可爱的小虎牙。脚上两只不同颜色的手绘图案帆布鞋,透露着这个年龄的女孩爱美的天性。 南京农业大学团委书记万健介绍说,这个女孩是农学54班的陈益琳,人们很难将这个活泼乐观的阳光女孩与多舛的命运联系在一起:1岁半时,她的父亲——一位缉毒警察——因公殉职;小学三年级时,母亲因病去世。
5月4日,在江苏省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大会上,陈益琳介绍了自己放弃照顾、选择自立自强的故事。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和大家一起,为她热烈鼓掌。
陈益琳出生于云南省砚山县。2002年,凭着优异的成绩,陈益琳收到云南省重点高中——云南师大附中的录取通知书。但为了照顾爷爷奶奶,她选择了留在本县的高中就读。
高三时,陈益琳父亲生前的同事找到她,说国家有政策——公安英模的子女可以保送上警官学院,而且陈益琳成绩不错,还有机会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告诉陈益琳,如果选择读公安院校,毕业后可受照顾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既能继承父亲的遗志,又有一个“铁饭碗”。
“我权衡再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我固然重要,但我不想一辈子活在父亲的光环下。”陈益琳说,“最终,我选择了放弃保送公安院校的机会。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不靠父亲的因素,也能考上一所好学校。”
2005年高考,陈益琳取得全县理科第五名的成绩。在填报志愿时,大家都劝她选个轻松一点的专业。从小就对生物有着浓厚兴趣的陈益琳,农学专业是她的理想和兴趣所在。最终,陈益琳选择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中国有8亿多名农民,如果能像袁隆平那样,用自己所学所知为农民服务,哪怕每天蹲在田间地头,整天经受风吹日晒,我也心甘情愿!”陈益琳说。
从落后的贫困县来到发达的东部地区,刚入学的陈益琳遇到不小的困难。“大一时,我的成绩一度在班级排名靠后,但是我没有自卑和气馁。我相信,笨鸟先飞,同样会飞得高远。”她说。
陈益琳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拼命看书补习,比别人花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经过努力,她的成绩进入班级前三名,连续3年获得国家“三好学生”奖学金,成为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8名本科直博生之一;大二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8年,她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希望父母为自己铺平道路,陈益琳却从来不这样。”农学54班班长陈吉说,“直到大二,我们才知道她是英烈的女儿,因为她一直很低调、很独立,从来不因自己有一个光荣的父亲,就让自己特殊起来。”
“父亲是新中国禁毒战线上最早牺牲的英雄之一,公安部授予他一级英雄称号,那是父亲的光荣。我不太希望别人为我贴上烈士女儿的标签。路,还是要自己去走。”采访中,陈益琳一直将独立自强挂在嘴边。
为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陈益琳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我发过传单,做过手机促销,还在街头四处找人填调查问卷。”说起过去的经历,陈益琳很自豪,“我不觉得打工丢脸,这是一种人生经历。”
在成长的路上,陈益琳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她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朋友,积极参加慈善募捐,义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课。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成为南京114话务台的青年志愿者,负责接听南京分流的灾区求救电话。
如今,保研后的陈益琳更加忙碌。“现在我所学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经常要下地播种。”她说,“虽然日晒雨淋,但看着自己培育的作物慢慢生长,我内心喜滋滋的。”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理想,但陈益琳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作出很多常人所不能理解的选择。也许有人会笑我傻。但我心里明白,只有自己去选择,才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样走,才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选择,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