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广州在线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有专家描述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现状时称:农村差,城市乱,地位不确定,法制不健全,政策出偏差,目标不明确,经费无保障,师资不稳定;城市幼儿园教育严重两极分化等等。究竟如何估价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究竟应该做出怎样的制度安排,各层次各地方又有怎样的探索值得借鉴。 我刊已经连续多期对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系列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值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学前教育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再次集中展现各方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并提供资讯。 ——编者 据了解,截至2008年,幼儿教育依然存在“双过半”现象,一是全国仍有52.7%的3-6岁幼儿未能入园接受学前教育;二是未接受幼儿教育的超过一半在农村,农村幼儿教育的上述状况表明,它不仅是教育发展最落后的领域,也是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对和谐社会建设发生持续长远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分析,2006年全国农村幼儿教育在园幼儿占76.2%,城市占23.8%;2007年,农村占74.8%,城市占25.2%。可见,农村学前教育依然是主体。 城乡学前教育差距拉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和县镇幼儿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已经基本普及两年或者三年幼儿教育,而农村幼儿教育还没有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007年全国学前一年入园率仅为76.2%,还有近1/4的农村适龄儿童没有接受学前一年幼儿教育。2006年,城镇学前三年入园率52.01%,农村35.06%,两者相差17.04个百分点;城镇学前一年入园率88.2%,农村74.9%,农村比城镇低13.33个百分点。 提高中国学前三年入学率的主要增长点在农村。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实现毛入学率85%的目标,需新增1803万在园幼儿,其中城市贡献率7.76%,县镇和农村贡献率92.24%。中国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的重点、难点和增长点都在包括县镇和农村在内的农村地区。 教育部国家督学韩清林认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坚持以公办幼教机构为主,以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说:“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加区别地强调非义务教育以社会力量兴办为主体,过分强调了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从而使幼儿园办园体制出现政策上的摇摆。依据中国国情,在社区功能还没有形成的农村,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完全靠民办发展幼儿教育,不仅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规模和质量都难以稳定,还将继续大面积大幅度下滑。” 因此,他建议,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农村“高中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要求,也就是一要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幼儿教育体制,即以乡、村举办公办幼儿园为主体,以民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办园体制,大力建设好发展农村规范化幼儿园。 储朝晖认为:“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必须增强其自主性,形成自主的发展模式。照搬城市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甚至照搬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的发展模式,不仅给农村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农村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因此,他建议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首先应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农村幼儿教育。选择人数相对集中的村落,小规模建园办班。还可以乡镇幼儿园为依托,采取流动辅导、周末游戏会、亲子活动指导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村公共幼儿教育。其次,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办好乡村幼儿教育;第三,必须在办园体制多元化,办园(班)方式多样化的基础上,建立县、乡(镇)、村的幼儿教育管理网络,为幼儿教师提供业务、经费、政策等方面及时有效的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应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 针对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资收入低、工资拖欠严重的情况,储朝晖提出:“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教师和设置班额,制定农村幼儿教师收入最低控制线,并将幼儿教师纳入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从教积极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