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广州教育 >> 实习难道成过场:让实习培训成学生指路人

实习难道成过场:让实习培训成学生指路人
作者:广州教育在线 来源:广州教育在线 更新日期:2017/9/22 阅读次数:
8月,很多大学生开始实习。没有“关系”找不到实习单位、学校安排的实习不合心意、实习如同打杂……实习,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严峻的金融危机使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应聘单位最看重的“实习经历”一项,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软肋。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京,该如何去实习?实习中该学习什么?如何实习才更有效?一些实习机构应运而生。

  现状

  1.实习时间太短暂

  “学校给安排的实习就5天。”张培阳(化名)伸出左手张开,“你相信吗?5天里面,3天开会,两天参观。”张培阳是北京某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大三时学校安排他们去某物流公司实习。可没想到,实习总共5天,前3天是物流公司的人讲课——内容与学校课本一样,之后两天就是参观公司的各个操作流程,之后还煞有介事地颁发了《实习鉴定书》,“你说我拿着这样的实习鉴定书去找工作,会有人看吗?”张培阳提起这次“实习”哭笑不得。

  2.实习只是走过场

  而另一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女生冉冉(化名)对实习充满了担忧和困惑。大学四年,学校也陆续组织过几次实习,但并不能达到她理想的效果:有时候实习是为期一到两个月的学习,有时候仅仅是简单的参观,就相当于走过场,既无法接触到更深层次的内容,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时间太短、机会太少,我们无法产生更深的感受,学校也没有老师给予专业的指导。”

  3.找实习要靠关系

  和他们相比,更多的学生抱怨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课程不够重视,“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找,家里没关系的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一位北师大中文系的女生说,学校给安排的实习岗位均属于“教育实习”,就是到学校去任教,对于无意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实习。于是这些学生只能自己出去联系实习单位,“基本上全凭家里关系”。

  实习培训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帮助大学生提高工作技能、推荐实习单位的培训应时而生,“去大企业实习”的诱惑吸引了众多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培训各具特色,有意愿的学生可参考这些培训,找到适合自己的机构。同时,要注意辨别,擦亮眼睛,这样才不会上当受骗。

  培训A 市场培训强调实战

  今年3月底,张培阳和其他来自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不同学校的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开办的实习培训课程,该课程目前以市场类培训项目为主,学生可以参与企业提案和推广执行活动,进行渠道和客户实战谈判沟通,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培训结束后,学生将有机会被推荐到一些公司,参加业务推广等活动。

  项目特色

  大量实战积累经验

  该培训项目的发起人表示,在招聘单位眼中,大学生简历上的“实习经历”大多都不合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没有实际内容,专业性弱;二是实习工作就是打杂;三是实习内容空泛,学不到东西。比如某通信专业女生的实习经历——暑假期间在家乡的移动通信营业部实习一个月,每周换一个部门,“这样蜻蜓点水式的实习,根本不可能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大学生缺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心态和见识。”这位实习项目发起人说,大学生普遍缺乏实习和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实战锻炼项目穿插在培训中,通过大量而系统的实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丰富职场资源。

  目前,已经有200名学生报名参加培训,学费在1000元左右。而且,学生开始实习并不意味着课程结束,学生在实习和工作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和老师沟通,“我们也会选出优秀学生进行免费培训和锻炼”。

  学生反应

  实习带来真实感受

  北京工商大学一位法学专业的大三女生说,自己在参加实训课程的过程中,都是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身份去和对方谈合作,这让她有一种“真实”的感觉,这是学校的模拟实践不能比的,“如果谈成了,公司马上会去铺货。我感觉很充实、有成就感”。目前,她和另一位女生代表一家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和北京50多家娱乐场所谈判,将后者作为公司新产品的派发点,达成合作意向的娱乐场所已有30家。

  实习培训内容

  实务:日常事务处理,职场规则,企业用人、选人标准及如何培养提高职业素质与技能,由康师傅、国旅等企业高管授课;

  实践:要求学员全程参与执行产品落地推广、按要求提出产品推广策划案、与企业正式人员或独立进行渠道公关建设并维护,要求全通路接触、协助企业人员进行客户开拓与维护;

  实习:优秀学员可被推荐到部分名企实习。

  培训B 公益讲座两周一次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于闵平(化名)从三四月份开始投简历,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上周,她报名参加了某招聘网站举办的就业实训讲座,环顾四周,课堂上坐着的二三十个人全是学生模样。

  目前该讲座主要面向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即大三大四的在校生,每次讲座前会提前在网上发布信息,学生自愿报名,讲座内容会根据网上求职的状况进行调整,至少两周会有一次,坚持公益形式。

  课程特色

  让学生了解自己

  职业规划讲师首先在课堂上播放幻灯片,以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对照幻灯片分析自己属于哪种性格,这种性格的特点,适合哪些工作类型、求职方向等。

  “我这种性格的代表人物是猪八戒,开朗、外向。”于闵平笑着说,虽然猪八戒不会做领导人物,但在团队中总是占据第二的位置,是为大家带来快乐、增强凝聚力的不可缺少的一员。职业规划讲师给她的建议是,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于闵平这才发现,自己原先的求职方向与之背道而驰。

  学生反应

  重新调整就业方向

  “听课之后才知道以前找工作、投简历时太过盲目,只要和专业沾边的都投。”于闵平重新整理了简历,开始投一些咨询公司的咨询助理类工作,“现在投简历会更有把握,知道自己适合往哪方面发展,去找什么样的工作”。

  培训C 推荐学生正式上岗

  大四上半学期,冉冉参加了某家资源管理顾问公司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培训,其中最吸引她的一点是,培训完之后,公司会推荐学生到某些企业竞争“顶岗实习”的职位。也就是说,实习一段时间后,如果表现优秀就可以正式上岗工作了。

  项目特色

  上岗后再交培训费

  在上岗之前,所有的培训课程是免费的,如果学生正式被公司聘用,则会从学生的工资里面扣除部分比例的金额作为费用。这家公司的培训课程包括礼仪、求职心态、HR授课等内容,几次模拟面试掺杂其中,每次面试,“应聘者”都有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和“面试官”交流。

  课程举例

  模拟面试增加经验

  冉冉第一次去参加模拟面试,很随意地穿了一件黑色的棉服、牛仔裤。“面试官”看了她一眼,“你希望从事什么职业?”冉冉说自己倾向于从事编辑出版类的工作,没想到对方冷冷地说了句“你回家看看吴小莉怎么穿的再来吧”。她灰溜溜地回到了座位上。如果是正式面试,她相当于在第一关已经被pass掉了。

  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老师告诉她,人体95%都是被衣服覆盖的。据心理学家测试,一般自我推销时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在3—7秒内建立的。实践证明,众多企业招聘人员往往在3分钟内就综合了对应聘者视觉、听觉的评价,并做出是否录用或进入下一轮面试的选择。

  通过形象设计培训,能使学生掌握面试和就业的着装、形象、礼仪及平衡修饰形体缺陷等技巧,建立个人自信心、赢得别人的尊重,继而掌控自己的命运。在下一次的“模拟面试”中,冉冉换了一身色彩明亮的职业套装,得到了面试官的赞扬。

  学生反应

  在学校里学不到

  “这种课程不仅实战性强,还会给学生树立一些理念,比如求职信念、着装打扮等,对心态的指导很重要。”冉冉说,这些东西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它们将在以后的求职过程继续发挥作用。

  各方意见

  专家:指导能让学生了解自己

  智联开元职业发展学院院长李黎

  目前,大学生工作难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外部原因来看,既有全球整体经济形势导致企业减少招聘职位的因素,也有应届毕业生、留学生和企业裁员再就业人数越来越多等因素。究其内因,目前许多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没有明确方向。另外,大学生还缺乏实习及工作经验,缺乏对行业及岗位的了解与认知。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挖掘并了解自己的优势、提升职场综合素质与竞争力、明确就业方向、成功迈出职场第一步。

  学校:不鼓励学生去校外培训

  中国传媒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林

  学校不鼓励学生参加这种校外培训机构。对这种模式,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属于个人行为,学校“对此只能持保留意见”。且学校不会采取与社会机构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实习或者就业。

  学校有自己的实习体系,传媒大学已与多家传媒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同研发项目。除了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外,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派大三、大四的学生去实习基地跟进项目,并安排学生到部分电台、电视台等单位顶岗实习。

  雇主:学生应慎重选择培训

  罗德公关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Grace

  我们在招聘时更看重对方在相关岗位的实习经验,而不是一个培训经历。就算应聘者参加的培训再好再多,如果和企业招聘的岗位不相关,也是没用的。比如我们要招聘客户主管,会要求对方具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勤奋等素质,如果他以前在公关公司做过当然最好,但是肯定不会因为一些不相关的实习、培训经历而录用。

  针对大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和辅导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是建议学生参加前一定要慎重,看清培训课程是否和自己的就业方向相关,因为企业在招聘时最看重的还是和岗位相关的实习经历。

  短评

  学生实习是全社会的责任

  “实习难”出现的大环境是就业难,造成“实习难”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需求的程度赶不上毕业生大规模增长的速度,社会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加强对大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包括用人单位、学生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责任,学校推荐、企业接纳、学生积极,全社会才能形成重视实习实践能力培养的氛围,“实习难”乃至“就业难”的现象才会消失。

  一些同学抱怨学校所教的东西与实际工作脱节,必须通过实习来熟悉社会,但大学生实习的真正用意是在接触和认识社会,不是只有社会上的实习才能达到目的,校园内的实习,如勤工俭学、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或者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习等都可以帮助他们熟悉社会。学生没必要在实习时局限于找知名大企业,实习更重要的是心态,很多工作都是从小事做起的。

  以培养实习技能、提供实习岗位为卖点的培训机构,显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商机,但最后效果如何,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