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23岁,研究生二年级,家中排行老小,从小成绩优秀,学业发展顺利。
[主诉及咨询过程]
来询者自诉一段时间以来,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不想看书,不想吃饭,睡觉不好,成天没精打采的,都不想活了。以前可不是这样,以前她无论是学习还是出去玩都挺有劲头。从小大人们都夸她聪明,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上研,她的学习和各方面表现一直是很突出的。可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听来询者讲她的前后状态很不一致,咨询老师自然会作进一步的澄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情绪变得这么差的?"
"自从考完GRE后。"女孩很肯定地说。:"考G之前,每天得背单词,做题,也没功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我脑中闪过一个问号:"哪些事?")试考完了,没有压力了,可是,整个人也就一下子泄气了。我好羡慕那些女孩,她们有男朋友,可以聊聊天,解解闷,而我呢,就我孤零零一个人。"
听到这里,我顿觉轻松。原来如此!这个女孩象很多来询者一样,其实是过度夸大了自己的痛苦,事情对于她来说是重要的,但并没有严重到"不活"的程度。
"你很想有人陪伴自己,使自己在情感上有所寄托。可是,现在你还没有男朋友。"
"我就是不明白,"女孩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很多,"那些男生本来跟我挺好的,可是,最后他们却选择了那些女孩,那两个女孩根本就不如我……"
女孩开始讲述她的情感故事,原来,先后有两个她认为比较优秀的男生,跟她相处不错,两个男生都很欣赏她的品质和才能,都说和她在一起很愉快,却只把她当普通的朋友或者当做妹妹。而她的最近一次"失恋",就发生在她准备GRE考试期间。"老师,我好伤心呵,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
"是挺遗憾和伤心的。老师也在想,为什么他们只把你当普通的朋友或者当做妹妹来待你?你自己觉得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想过好多次了,也跟别人谈起过。我想,可能跟我的长相,发型,衣着打扮,说话,动作这些都有关系吧。好多人都说我象小孩。这两个男生也是。"
我看看登记表,再看看眼前这个女孩。白净的圆圆脸,直短发。很清秀的模样。确实,如她所言,已经读了两年研究生的她,外形、神态、声音都象大二,甚至大一的学生。同时,我还注意到她的衣着有点特别。军校里的女孩子,平时常穿军装,衣着打扮比较朴素。但因为炎热的六月天气,又加上这是周未,所以女孩子们的裙装也是争妍斗艳,但眼前这位,却穿着黑色T恤,深蓝色牛仔裤。
我告诉她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并进一步强调:"你刚才说好多人都说你象小孩,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吗?"
"可能还因为我总是嘻嘻哈哈的,玩起来很疯,大笑大闹的。"来询者讲到这里,话锋一转,"可是,这有什么不好,我为什么要为了别人而装得一本正经?"
"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人首先是为自己而活的。可是,老师看到,你同时也很想别人把你当作是一个23岁的姑娘而不是把你当成小孩子。"
"是,老师,我已经23岁了。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女孩,我很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淑女。"
"很高兴听到你说自己23岁了。23岁,确实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大姑娘了。想想看,为什么自己会在各方面表现得会象个小孩子呢?"
女孩陷入了沉思。因为时间的关系,再加上后面还安排有别的学生,我约她下周同一时间继续面谈。
第二次来,女孩上衣仍然是黑T恤,但下身穿了件花格子短裙,使她整个人看上去美丽了许多。我赶紧抓住这一时机给予表扬。"今天穿这条裙子很漂亮。"
"是吗?老师"
"当然了。请原谅老师这么讲,我觉得今天穿这条裙子比上次的牛仔裤好看多了,很有点像淑女了。"
"谢谢老师。"女孩面露羞涩,"其实我对自己的相貌没有自信。"
"噢,为什么?
女孩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她出生在山东某地的一个小镇,父亲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起先在县政府工作,后因在文革中受到牵连,被发配回老家当了民办教师。(落实政策后转为公办教师)由于父亲的所谓"政治问题",使全家人都受岐视,特别是婶婶十分霸道,经常欺负她母亲。父母亲委屈求全,含辛菇苦培育哥哥、姐姐和她三个孩子,希望她们早日长大成材,为父母争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她从小就养成不服输,争强好胜的性格,同时又十分希望别人注意和关照自己。
女孩神色黯然,"我得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是个失败,从小我都是捡哥哥姐姐的衣服穿,我妈妈从来没有教过我,我不懂得怎样收拾妆扮自己,我对自己的形象没有信心"
"小李同学,你当然不是女孩中最漂亮的,但是,你长得很清秀,很有气质。你已经清楚意识到自己是个成年的大姑娘了。如果你更善于打扮自己,那你一定会更美的。更有吸引力的。"
"是呵,我真是应该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可是,"她还是有点不甘心,"男生就这么浅薄 "
我轻轻一笑:"那么,小李,我想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我喜欢的男生,他一定要有事业心,有责任感,象兄长一样。外表嘛 ,要精干帅气。"
我赶紧接上她的话。"其实,男生对女生也是一样有要求的,男生也一样需要别人的关怀。一个既懂事又美丽的女孩子对于男生来说也当然更有吸收力呵。刚才你跟我讲了你的故事,那你现在再想一想,做小孩有什么好处?"
"小孩比较容易讨人喜欢,比较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
"还有呢?……"
"小孩不需要承担责任…… 谢谢你,老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女孩站起身来,露出可爱的笑容,向我告辞。步履轻快地走出咨询室。来源:考试大
[点评]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交互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伯尼认为,人类的个体都是由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所组成,分别是"父母式自我"、"儿童式自我"和"成人式自我"。一个健康的人,其三种自我状态是自然协调、统合发展的。其中,父母状态主要是取自父母,它经常以偏执,批评和抚爱等行为向外表现。成人自我状态与个人年龄无关,它表示目前的真实情况和客观的资料收集。它是有组织、有适应力和有智慧的。儿童自我状态包括婴儿的一切自然冲动,也包括早期经验、早期行为反应的方式及自己和他人心理地位的认定。它的表现如童年的行为。具体来看,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独特的形态、风格和不同的语调模式。例如在行为举止上,凌厉的眼神、叉腰伸指头,或是轻抚头顶、叮咛备至的行动等,都是父母式自我的行为。集中注意、紧闭嘴唇强忍痛苦是成人式自我的行为。欢呼雀跃高叫,拍掌叫好或逃避困难是儿童式自我的行为。在音容语调方面,父母式自我的吞吐较快,语气较严峻,且具有命令的口吻;成人式自我则不疾不徐,相当适当与温和;至于儿童式自我的语调就比较急促、语气冲动,时或装腔撒娇,或者是带有恳求与无助的味道。
在为李某的咨询中,我发现她人格中的"儿童自我状态"与"父母自我状态"很不协调。一方面,她十分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希望周围的都能喜欢她、欣赏她; 一旦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她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怨自艾的情绪体验。(比如,说自己不想活了。)另一方面,她思考问题过于僵化,黑白分明,缺乏成年人应有的灵活性。(比如她认为讲究打扮是为了别人而装模作样,认为男生不喜欢她就是因为男生浅薄。)我所作的,就是力图帮助她将自我定位在"成人式自我"上,辩证地分析看待自己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既不批评指责,也不任性撒娇,而是善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管理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既对自己的行动和感受负责任,又努力摒弃那些与此时此地生活不相干的和不适当的行为方式。
[效果与体会]
三个多月后,一次在商场购物时,我远远地看到李某和一个小伙子亲密地走在一起.这个小伙子是谁,是不是她在咨询中所提到的两位男生之一?我脑海中不禁升起这样的疑问。但是,很快地,我觉得小伙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或者说我所关注的是我的当事人,她是否感觉幸福。
在为李某咨询的过程中,我时常想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教育的全部目的,在于使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好的女人,使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好的男人。"一个人的性别是天生的,而一个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却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怎样使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好女人,使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好男人?作为教师,作为咨询员,甚至我们社会整个的教育系统,应该做些什么?对此,我每每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