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龄成功走出隔离舱
9月17日下午3时15分,白血病患者王传龄在徐医附院血液科病房无菌舱内度过了近70个难眠之夜后,终于重获新生。其间,王传龄经历了人生的悲喜两重天:骨髓配型成功的喜悦、志愿者捐髓中途弃捐的无助和绝望。虽然供者只提供了预期捐献的一半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但是患者仅靠着不足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重新恢复了造血功能,成功走出隔离舱,徐医附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孙海英介绍,这在临床上是极其罕见的。
晴天霹雳
突患白血病
王传龄和妻子杨传华住在铜山区柳泉镇西马村,育有一儿一女。王传龄患上白血病让家里人始料不及,此前他给人的印象身体很健康,是家里的顶梁柱。今年大年初三,此前就感到身体不适、头晕乏力的王传龄决定,借春节之机到医院检查一下。在妻子的陪同下,他们首先来到铜山区柳泉镇医院检查,血常规显示异常,怀疑是白血病。
两口子不敢相信,第二天又一起到铜山区医院再次检查,医院确诊为白血病。“接下来,就是化疗。一个疗程28天。”妻子杨传华说,丈夫前前后后在区医院化疗了四次,一直到6月份。随后,就转到徐医附院血液科病房进行治疗,并为骨髓移植做准备工作。
见到曙光
骨髓配型成功
据医生介绍,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有效手段。从今年4月起,他们就开始了寻找骨髓的漫漫路。听说亲友之间配型成功的几率是四分之一。王传龄兄妹4人,他排行老三。“都配型了,包括儿子和女儿。但结果,全部没配上。”对于这个结果,夫妻俩都很遗憾。剩下希望就只有寄托于中华骨髓库了。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等待后,他们等到了一个好消息:在中华骨髓库里,找到云南一位志愿者的资料,造血干细胞移植所需要的几个点位都相同,符合移植的条件。听到这个结果,全家人又看到了希望。
突生变故
志愿者中途弃捐
事情似乎一切正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王传龄也积极配合治疗,等待着骨髓移植手术的进行。7月11日,根据医生的安排,王传龄被送进无菌舱,进行骨髓移植前的最后准备。医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药物干预的方式降至零。其后,供者的骨髓只要通过移植手术,就可以输入他的体内了。
7月20日,等待着输入远在云南供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此时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手术正在进行,采集一半时意外不期而至细胞分离机控制版面程序出错,当时共采集115毫升混悬液,是目标值的一半左右,采集就此中止。几经动员解释,云南捐献者拒绝“二次捐献”。在手术台上骨髓采集一半反悔的,确实很罕见。供者提供的干细胞也就是一半多一点,不足三分之二,没有先例移植能否成功?
奇迹出现
移植手术成功
在此期间,医疗组反复研究其病情,做好各种防治措施,生命之光寄希望于奇迹出现。接下来就要看输入他体内的115毫升造血干细胞能否在半个月内“植入”,如果超过这段时间仍未长出细胞,会出现各种致命的并发症,就会有生命危险。医疗组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24小时监护及仔细观察病情。由于干细胞输入不足,造血功能重建较慢或者植入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孙海英主任医师介绍,目前患者血液常规指标恢复已经基本正常,经过进一步的检测证实完全为供者型,骨髓移植成功。即使出现一些轻度的移植排斥等并发症,经治疗后已完全控制。骨髓移植手术后,王传龄的恢复非常顺利。经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供者提供的“种子”在王传龄的体内存活,他的脸色逐渐红润。17日,王传龄盼望已久的出舱时刻到了。
目前,王传龄被安置在了普通病房的单人间。据孙海英主任医师介绍,他再经过15天的观察和治疗,就可以离开医院回家了。当然。其后王传龄还要坚持服用抗排斥药、定期复查,以确保身体完全康复。
弃捐争议
全家都感谢她
捐髓自愿者突然变卦,让人始料不及,也让公众心态复杂。有人认为此举不啻于置患者于死地,也有人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原则就是无偿、自愿,自愿者有捐献的自由,也有放弃的权利,也有人炮轰医院预防不周,如果不是器械故障,何来的拒绝采集?同时也有人认为,器械故障确实难以预知,正如电脑突然死机一样,有时很难避免。
但是对于中途弃捐的志愿者,王传龄却心怀感激:“我要感谢她,我们全家都感谢她,我不会怪她。弃捐只能算是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