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拷问在不断增多。毒胶囊、毒奶粉、地沟油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在消费者为铺天盖地的广告买单的同时,谁来为产品的安全性负责?除了加大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之外,迫切需要提升的是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5月26日在京举行的“责任沟通 创造价值——社会责任报告研讨会”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限极)以自身的实践分享了一个观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中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无限极五年社会责任报告
第一本报告的诞生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家企业成功三五载并不难,难的是持续经营。履行责任,才能让企业基业长青。” 2008年发布第一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无限极这样评述责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无限极成立于1992年,这家致力于提供高品质中草药健康产品和养生用品的香港独资企业走到第15个发展年头时,遇到了很多企业普遍会产生的困惑:如何走好下一个十五年?
以“思利及人”为核心价值观,从“做事先思考如何有利于我们大家”出发,无限极认为企业要达成“永续经营”,就需要做事不仅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消费者、伙伴、社会的利益,不仅要承担经济的责任,还需要承担对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基于这样的意识,无限极决定以责任的视角来向利益相关体做一份报告。
报告推广海报
2008年,也就是在成立的第十五年,无限极的第一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经过10个月的研讨、采集、总结和汇编后正式发布。这是一本“自主研发”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成为了直销行业发布的第一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当时有同事提出,怎么看报告更像是一本总结?”年度报告编写小组回忆道,“对,这就是一本总结,但更为确切地说它是责任的总结。它不是学术论文,内容源于实际工作,用词也不能孤僻生涩。这本总结用于公司面向各个利益相关方来呈现自身责任的实践,接受大家的监督。”
“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而报告所具备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在‘报告’的本身。
报告发布后,无限极在三个月内完成了对报告的满意度调查。其中有员工这样反馈:“我不知道我的工作这么有意义”;“我不知道公司还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情”,“报告让我有了被尊重的感觉” 。
一本以责任为视角的白皮书发布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当员工深刻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对他人的影响,了解到所在的企业为社区的发展所做的服务时,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企业的敬业度就会大大提升。对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同样的认识也潜移默化的在他们心中形成。责任产生的“化学反应”,透过报告的传播日益增强。一家企业的责任感在无形中迅速地形成,产生了比任何方式都来得更好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专业报告提升责任影响力
如果说五年可以让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那对于一本报告来说,五年同样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不同于简单地将报告委托给第三方,从第一本报告开始,无限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由员工亲自参与撰写。这样的好处在于在编写的过程中,促进员工对责任的发现,也提升了员工对责任的认知,从而推动员工更主动和更广泛的责任实践。此外,报告的编写也要广泛学习,逐年提升。
2010年,无限极邀请国内专业机构作指导,对所有参与提供报告素材的部门进行了走访调研,并且首次在报告中引入了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标准)对标。参照国际通用的标准指导编写报告使报告的规范性得以进一步提升。同时无限极在报告中加入更多数据和案例,并且引入第三方评论,大大增强了报告的可读性和权威性。
在2011年第四本报告发布时,<<WTO经济导刊>>这样评价:“经过四年的积累和探索,(报告)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和提升——这包括理念全面提升、结构实现优化、实质性增强、和可读性提高。”
2012年4月,无限极发布了第五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年的报告页数较往年明显增多,这从侧面反映了无限极社会责任实践的增多。以五年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报告在每个章节增加了与往年数据的对比,让读者直观看到几年来企业在品质、健康、员工、伙伴、环境、社区六大责任方面的发展变化。
从2008年到2012年,5年的责任报告轨迹中你可以窥见一家企业未来50年的发展。对责任的认知,推动无限极每年持续交出责任的答卷。而报告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透明化,最终成为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有效工具。总结报告的发展历程,无限极用“有逻辑、有变化、有成果、可复制”四个词来概括。
2011年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大陆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年度评选中,《无限极201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800多份报告中脱颖而出,获颁“金蜜蜂2011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长型企业”奖。这是报告第二次获奖,是对报告本身认可,也是对企业持续履行社会责任的一大肯定。
报告是搭建责任体系的助推器
很多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捐款,谈及此,无限极回答道,“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只是捐钱。”
2005、2007年无限极连续两届获得翰威特颁发的“中国最佳雇主”和“亚洲最佳雇主”称号,两个奖项每年在中国和亚洲分别仅颁发给10家和25家企业。可见在员工的责任方面,无限极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认可。而在公益慈善方面,即便说自己捐款数额不算多,低调做事的无限极历年来对社会的捐款捐物也已经超过了亿元人民币。
无限极从第一本报告就提出了六大责任体系:品质、健康、员工、伙伴、环境、和社区责任。正是报告的发布,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不等同于慈善捐款,而是应该放到更全面的范畴来衡量。
2008年发布的第一本报告,无限极印刷了5000本,很快在三个月内赠送完毕。到第二年,无限极可喜的发现很多人开始主动要求看报告,因为这里有他们想了解的信息。到2010年,当年赠送的报告数量已经过万了。
为了全面规划与落实企业社会责任,让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现在的事后编制走向事前编制的跨越,2010年起,无限极企业社会责任规划与落实项目被列为公司的重点项目,由企业领导人牵头成立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此时无限极的责任体系已经初见雏形。
从2010年起,无限极开始将报告通过员工赠送给他们的家人。
“当看过报告后,母亲很激动,她说为我在这样一家有责任的企业工作而自豪,我在这里工作让她很放心。”一名员工在调查问卷上这样写道。报告的作用是神奇的,它不仅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增强了家人对员工的信心和支持。扩大报告的传播,放大报告的价值,有利于加快企业在搭建责任体系方面的步伐,推动企业的责任竞争力
到2012年,第五本报告发布时,无限极同时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承诺,并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平台与措施,完成了由报告推动企业责任体系搭建的演变过程。
编后:
可以说,报告作为真实有效的载体将企业的责任实践透明化。作为企业责任的白皮书,帮助员工认识工作的意义,提升工作的责任感;作为社会责任的放大镜,增强企业的透明度,深化公众对企业的认知。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的工具,并接受来自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有助于企业的自我教育,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