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父母,薛兵红了眼眶。二老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作为家里的老大,从小帮父母干农活。薛兵是三兄妹里学历最高的一个。在他的家乡,许多人觉得即使升学,未来也并非一定充满希望。他的两个妹妹就早早地结束了学业,结婚生子。
但薛兵的求学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次高考,成绩没达到他预期的水平,只能上个普通的二本学校。于是薛兵选择复读,一年后考入河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三,薛兵决心继续“修炼”,毫不犹豫选择了考研。“我觉得,整个准备过程对逻辑思维的锻炼很有意义。”薛兵被调剂到北京工商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薛兵坦言,读研期间,课题组浓厚的学术氛围,导师的器重,师兄、师姐的踏实、热心都深深影响了他。但能在研究生期间发9篇文章,关键是有创新的思路。好点子不会凭空产生,这需要大量阅读文献,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刚开始看英文文献时,打印下来仔细琢磨,两三天看一篇。坚持一段时间后,一天看一篇。到了后来,看一篇文献只需要不到一小时的时间。
研一上半学期,薛兵希望尽早了解课题组情况、熟悉实验室、学习各个仪器的操作,下了课就去帮师兄、师姐做实验,边做边问。了解课题组的实验进程后,薛兵开始思考自己的选题方向。有了大量文献作铺垫,善于归纳总结的薛兵独立完成了自己的选题方向,并对后来的实验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薛兵说,不少人在实验室并没有真正地动脑、用心,“只是完成导师任务,做实验也漫无目的,做完后发现许多数据都没有用,白白浪费了时间。”
薛兵的研究方向是无机稀土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显示器、荧光灯、发光标记等设备中。实验最终目的是提高发光效率,从而节省能源、节约稀土资源。化学反应需要时间,某些过程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添加表面活性剂等物质。为了保证实验体系的完整性,每个实验他都是一气呵成,即使做到深夜也要完成了再回寝室——就像他小时候做农活一样,不可能“到点下班”。
薛兵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得到一切,要想在科研上取得成果,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薛兵选择了舍弃研二之后与课题相关性小的课程,独自在实验室享受着寂寞,同时被他舍弃的还有爱情,“我知道自己要什么。等到了该成家的时候,我就会转移重心。”
清晰的人生规划,一如他的实验设计。
不过,薛兵还是为自己安排了不少业余活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样样都玩儿。得过校研究生乒乓球比赛第三名、篮球比赛第二名。“总是学习,多少会觉得压抑。出来活动活动,调节一下很重要。”
目前,薛兵就职于国家轻工业乐器检测中心,做化学检测。
下了班同事们结伴出行,薛兵常独自留下学习英语,准备托福考试,以此激励自己,不要荒废了时间。而为了保持自己的专业功底,他周末到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兼职科研助理,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
未来会走向何方?谁都不知道。但薛兵坚信,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一般不去想‘停下来’这件事,也尽量不能给自己负能量,因为只要一这样想就觉得,是不是也该停下来了。”薛兵笑了笑,“不怕你们笑话,我的终极目标是有自己的事业。”经过理性分析,薛兵认为自己现在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家庭条件,他在等机会成熟。“我想,应该看得更长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