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教育 >> 高中生为何这么容易“被骗”录取

高中生为何这么容易“被骗”录取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2017/9/22 阅读次数:

  被录取了,安徽六安市裕安区苏埠中学的几十名学生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的心里只有愤怒。同学们反映,今年4月,他们到寿县“玩了”一天,十几天后,就被告知他们都被位于该县的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录取,不能再参加今年高考了。按照安徽省今年自主招生政策,如此结局几乎无法改变。

  舆论普遍对这批学生的遭遇表示同情,并斥责学校用“下三滥”的手段来招生。但是,这批学生有如此“遭遇”,也必须反思自身的原因,难道他们对本省的高职自主招生政策一概不知?他们就这样容易被学校“忽悠”?

  一名高中毕业生,是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在选择时,必须认真了解政策,谨慎做出判断。但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这批学生却有些稀里糊涂,包括学校让他们在报名信息表上签字,他们似乎看也不看,就签了,在事后才发现,不该签这份信息表。

  媒体的报道,很想把责任都归为学校—报道称,记者在这份信息表的下方不太起眼的位置,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承诺:“根据省教育厅规定,已被我院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得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上信息本人已审核无误,并郑重承诺所有信息真实有效,否则责任自负”。可问题是,这段文字,就在表格上,学生在签字时,没有理由不看完表格上的内容,就随意签字。

  这不是学校招生人员太“狡猾”,而只能说明学生不知道自己签字的重要性,在对待自己的升学选择时,太随意。有的学生也可能是当时确定选择,事后又后悔了。更进一步说,这暴露出中学教育的严重缺失,即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告诉学生升学选择时,必须充分了解信息,结合自身的实力、兴趣,做出理性的选择,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近年来,每到招生季,教育部门都会发出招生诈骗预警,可还是有不少学生、家长被“欺诈”,舆论通常把责任归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而实际上,学生、家长在判断、选择时,不充分了解政策,就轻信他人,也是招生欺诈屡试不爽的重要原因。其实,有关招生的政策、规定,都是公开的,可是,有的学生、家长看也不看,或者即便看了,也轻信他人能搞定潜规则,结果自己真被潜规则了。

  还有一种现象是,有的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到高中去“买生源”。买生源之所以能行得通,是因为学生自己没有判断,就听学校老师的,老师说某学校好,学生就听老师的,在被买了之后,才发现不对劲,可政策已经不允许更改。懂得收集信息,分析比较,这是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最起码的要求,可是,我国不少中学生却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这次学生集体“被骗”事件,是值得中学教育和学生本人反思的,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目前十分缺乏生活教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选择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弱,这是学生侵权事件频发的根源所在。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不教给学生认识社会、与社会打交道的基本生活能力,这种教育环境中走出的学生,走向社会,是很容易受骗上当、“吃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