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蒙牛总裁孙伊萍获得“2016中国商界女性年度人物”称号。图为孙伊萍作大会发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在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各领域的企业都在主动做出调整,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形势,并为下一次的发展打好基础。
对于蒙牛集团来说,2016年也是继续修炼内功的年份,尤其是在打造一支具有系统化思维的进取团队上。在过去的几年,蒙牛一直在提升系统性建设方面下功夫,通过系统转型、系统治理和全面升级,形成了“国际化”和“数字化”这两大驱动力。
到现在,这些系统化的做法已经初见效应,使得蒙牛在战略方向、团队建设、公司管理以及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水平上,都有了大幅提升。不仅探索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乳企的发展方向。在蒙牛总裁孙伊萍看来,这是一种务实和稳健的选择。因为通过系统化地打造“国际化”和“数字化”两大驱动力,蒙牛已经站在了新的台阶上,团队的新型进取文化也正在形成。
不久前,孙伊萍在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获得“2016中国商界女性年度人物”荣誉时,阐释了自己的逻辑,她认为“当我们回归本质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欲望,就会克服很多恐惧,所有的行动、决策都会更有节奏。”
2015年9月3日,蒙牛总裁孙伊萍带领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校长Linda Katehi签署了合作框架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全球布局。
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开业
蒙牛集团高层探讨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外景
系统建设靠团队合力
4月中旬,蒙牛发布了人才留任计划,这是在打造系统性进取团队上作出的重要部署。
蒙牛发布公告表示,已经批准将总计1.5亿元的股份奖励授予获选人员。这意味着,蒙牛会拿出巨资激励集团内具有高潜质的关键管理岗位人员和雇员,以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显示了蒙牛对目前股东结构和人才架构的信心和支持力度。通过这种奖励计划,能够让团队发挥最大的作用,让系统的建设不再依赖个人,而是依靠团队合力。
由于蒙牛过去几年在国际化的团队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在管理层已经有不少国际化的人员,这样的人才留任和奖励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这是跨国企业通行和成熟的做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蒙牛而言,既能保留以往的快速、强执行力的优秀基因,又能很好地把各类人才融入公司,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打法。
可以预料,在接下来的时间,蒙牛的团队会继续把过去超强执行力的打法延续下去,同时在国际化的思维和系统性策略上,会更上一个台阶。如果能形成体系,那么不仅在乳企中,甚至在整个中国企业群体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成为典型案例。
国际化布局形成体系
系统性地打造进取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来自于这几年蒙牛在国际化方面的举措。
这和孙伊萍本人的国际化格局不无关系。孙伊萍在可口可乐工作多年,对于国际化大公司的运作模式非常清楚,也明白国际化对团队意味着什么。几年前,她曾在一次公开论坛上表示,“当公司发展到一个行业领头的时候,如何升级转型?其实最关键的环节是如何突破自己,真正能够找到自己公司内部的结构性问题。”
2012年,首先与蒙牛开启合作之门的是欧洲最大的乳品企业丹麦Arla Foods。2013年,蒙牛与新西兰AsureQuality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建立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2014年,蒙牛与法国达能达成战略合作。几乎每一年,蒙牛都会有重量级的海外合作伙伴牵手,而合作的方式与内容也涉及产品、技术、品牌各个层面。也就是说,经过这3年左右的蜕变,蒙牛的国际化战略布局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蒙牛的国际化与很多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不同,蒙牛更多是把国际化当做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自身完成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蜕变,引发包括团队建设、企业文化等内在机理的变化。
比如和达能的合作,就让蒙牛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引入达能全球统一的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FSI),逐步对蒙牛工厂进行对标升级,同时在产品设计、生产、物流到销售的全链条实现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如今,蒙牛达能的产品具有严苛的出厂检验流程,遵循中国以及欧洲的检验指标,对食品安全进行双重保障,能达到“全球1品”好酸奶的品质与安全,实现了工厂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尤其是蒙牛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蒙牛成为度假区的官方乳品合作伙伴,就是国际化带来的好处。而且这反过来又会推动国际化战略再上一个台阶。而在通过国际化来帮助企业自我转型见到一定成效后,蒙牛也积极地在海外进行布局。
去年蒙牛与世界农业第一名校美国UC Davis正式签署了建立并运营“营养健康创新研究院”的协议,未来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携手展开蒙牛产品品类模型与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差距分析、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测量、蒙牛目前产品的营养分析,以及对蒙牛人才培训和中国消费者的教育等4个核心层面的合作,这不仅符合蒙牛“创新引领”的企业愿景,也让其全球化布局更进一步。
此外,蒙牛还与丹麦ArlaFoods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牧场标准化操作规程,建立了蒙牛版的奶牛场标准化操作规程。同时蒙牛携手新西兰AsureQuality共同开发了牧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并通过培养国际化牧场从业人员,将标准体系在其战略牧场逐步推广。与美国Whitewave达成战略合作,专注于营养健康产品的创新研发,布局海外资源,实现品牌国际化的大跨越。
2015年11月,直接投资11亿元人民币的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开业,这是奶粉行业国内品牌在海外100%自主建厂的首个案例,也是中国乳企“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2016年4月23日,雅士利国际集团发布雅士利新西兰原罐产品超级α-金装,为中国奶粉市场奉上一款国际品质的“新国货”。为了使雅士利超级α-金装更加适合中国宝宝,雅士利与新西兰儿童健康营养学研究排名第一的奥克兰大学Liggins研究所开展了合作,根据中国宝宝发育需求,全球精选,在纯净无污染的新西兰精制而成。蒙牛总裁孙伊萍表示,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的成功运营,是蒙牛雅士利国际化道路的一个样板,标志着蒙牛雅士利的“新国货”时代正式开启。
自2013年蒙牛收购雅士利,蒙牛加快了奶粉业务的整合发力,到2015年底已经形成了雅士利、多美滋及欧世蒙牛三大品牌并驾齐驱的格局。在产品上,雅士利也逐步形成了中高低端奶粉的全面布局。
可以预计,2016年,蒙牛的国际化布局会更为完整,也为下一轮高速发展做好了准备。
数字化突破品控盲区
对于中国乳企来说,质量管理依然是最重要的话题,这不仅是企业必须要修炼的内功,也关系到可持续发展。
“技术是质量的保证”,这是孙伊萍反复强调的“品质观”。不久前,她又提出“在引进高技术研发人才方面,要利用好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吸引顶尖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作贡献。”可见,在蒙牛整体的品质管理架构中,数字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牛是中国乳企中第一家用SAP配合LIMS系统来全面完善质量管理的企业。2013年,蒙牛开始升级基于西门子Simatic IT Unilab平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至2015年,系统已全面升级上线,覆盖蒙牛遍布全国的34个生产基地、实验室和两个研发型中心实验室。通过硬件接口、数据库对接、设备改造升级,打通了产业链生产各个阶段质量信息检测管理,仅更新设备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现在蒙牛有近80种型号的约1200台检测仪器都与LIMS高度集成。
在蒙牛,LIMS系统和SAP体系的协同作业,某种程度上让公司变成了一个数字化的企业。
例如在物料决策环节,当一批原奶或其他物流运到,SAP系统就会立刻生成物流单号,并自动传输给LIMS系统执行规定的各项检测;随后LIMS系统会将检测合格报告回传给SAP系统,SAP系统才对物料放行,进入相应的下一步生产环节。否则SAP系统会对物流锁住,禁止流通出库到下一步。可以说,LIMS与SAP协同,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对品控实行了双管齐下的监督保障。这样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对正常流程的干扰。值得一提的是,LIMS系统是蒙牛和西门子合作共同开发。在西门子通用的模型上,蒙牛针对乳品行业和自身企业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目前系统级创新8个,获得国家专利项目1个。“蒙牛由此树立了国内乳制品行业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标杆。”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高级顾问胡欣辉说。
在行业里,以创新见长的蒙牛所具有的敏感洞察力和高效执行力有目共睹。尤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愈加成熟,蒙牛正快速退去传统企业的外衣,拥抱“互联网+”。与IBM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依托SAP、LIMS系统以及终端二级追溯试点项目的实施,蒙牛突破质量管理的盲区,将所有的关键环节点串联起来,打造全产业链的品质监控和追溯体系。在终端追溯上实现了从产品出厂到销售终端网点的食品追溯和流通链的可视化,成为应用数字化做技术创新的探路者。
在蒙牛的品质管控蓝图中,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打造“智慧型乳品工厂”。2015年11月,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以全球先进的技术及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面世。完全自动化的生产,不但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生产效率也远高于国内水平,为蒙牛品质管理全程智能化打造了一个参考样本。
以国际化的品质标准背书,以技术创新、数字化为主要手段,蒙牛正在践行“专注营养健康,每一天每一刻为更多人带来点滴幸福”的使命。几经打磨和历练的蒙牛,立志要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最具活力的国际化公司。(牛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