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山(1886年9月28日-1956年4月2日),广东高明区人,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早期知识分子之一,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著名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一、“耕作丰衣食,弦歌歇佃佣。”
1946年初,正值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前的短暂和平时期,社会各界人士多方奔走,力图以和平的方式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为宣传中共坚持抗战的精神,并向国统区人民展示敌后根据地的真实生活样态,在重庆主办了延安生活艺术展览会。谭平山于1月26日参观该展览会,并在批评簿上题诗一首:
“拓荒坚抗战,辛苦卫疆封。耕作丰衣食,弦歌歇佃佣。打开民主路,敲响自由钟。旋转乾坤运,时贤正折冲。”
“耕作丰衣食,弦歌歇佃佣”一句,不经意间透露了谭平山与中国农民运动的不解之缘。
时间来到1946年,在观看延安生活艺术展览会时,谭平山终是再度看到了中共革命同志在开展农民运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努力,回忆起当年他本人置身这一事业中时的壮志豪情,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赞颂土地改革成果的诗句,其中包含的有对延安革命圣地的向往,有对革命理想照进现实的欣悦,或许也有自身未能参与其中的怅然。此句短短十言,已然折射出谭平山虽历经坎坷但初心未易的革命家形象,而到了诗的末句,谭平山更进一步表达了他作为“时贤”之一,决心在抗战胜利之后为中国之和平与真正独立继续奋斗的慷慨之志!
二、“革命殊勋留史册,仔肩重任期今哲。”
1946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公然破坏《国共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起进攻。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同志,为赶回延安请示汇报工作,于4月8日,与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进步教育家黄齐生等,冒着恶劣的气候同机飞回延安。飞机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消息传到重庆,谭平山悲痛万分,即与郭沫若等人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吊唁,谭平山不久又和夫人孙荪荃共写《满江红》一首以悼念“四八”烈士:
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结束,谭平山一直以其从未衰退的革命热情投身于统战工作,一面将革民民主力量团结起来,一面对反动派进行毫不容情的打击,因为“今日中国前途与民主事业,尚艰尚巨,人民尚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唯一该做的,便是继续奋斗!
三、“众志自成城,衰朽愿执鞭。”
1948年元旦,国内战争中解放军代表的民主力量优势已显,谭平山受其他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之邀来香港商讨国民党民主派大联合之事。革命胜利的曙光隐约可见,民主人士齐聚一堂,形势正向好的一面发展,但真正的革命胜利毕竟还在路上。在既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又对当前斗争形势有清醒认识的双重情感作用下,谭平山写下了这首《迎1948年十韵》:
“香岛风云会,煮酒贺新年。举首向北望,大地遍降烟。百万豪杰士,揭竿卫人权。京畿齐震动,崩溃岂偶然。嗟尔贪污吏,欲壑深难填。好战者必死,独夫生命捐。可敬老战友,道义符铁肩。 相率整旗鼓,持节穷益坚。摧毁凶残敌,号角集英贤。众志自成城,衰朽愿执鞭。”
“众志自成城,衰朽愿执鞭”,60多岁的谭平山愿执的不只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鞭”,还有参与新中国建设的“鞭”。因为,谭平山深知截至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仅仅完成了“站起来”这一最基本的革命任务,未来想要保守住千辛万苦争得的尊严,还需将新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国。
谭平山虽在1954年人民监察委员会改组为监察部后就不再主持这方面工作,但他仍一直坚持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发光发热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他在1948年元旦对祖国和人民许下的诺言:“衰朽愿执鞭。”
谭平山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不断奉献的一生,他的事迹生平已成故纸,但他的赤子丹心、热血豪情依然滚烫。透过谭平山的诗词,这位“思想永远年轻”的革命家仿佛又站在了我们眼前,与其他革命英烈一起,为我们今天的奋斗说明来处,指明去处。
作者:杨焜淇
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